但我们仍时不时能听到马拉松比赛中猝死的消息,引发广泛的社会争议。不久前,龙口马拉松和荆州马拉松两名半程马拉松选手突然死亡。
一般来说,适度的运动有益健康,但过度运动对心脏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
近日,浙江大学文旭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表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研究》首次对国内跑步者进行了大规模的心脏健康调查。结果值得深思。
本研究的对象来自2015年和2016年参加杭州马拉松(半程和全程马拉松)的39082名跑者,因为杭州马拉松组委会要求参赛者提交体检报告(包括12导联心电图),以便携带加强体育风险防控。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最终研究了11165名全程马拉松运动员和13045名半程马拉松运动员的静息心电图数据。
结果如何?
1. 15%的大众跑步者静息心率较慢,这通常是心脏适应性的标志。
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的电活动,通过电活动反映心脏的工作状态和健康状况。
这项研究表明,80%的普通大众跑步者心电图正常,这说明大多数跑步者的心电活动状况良好。
15% 的大众跑步者被诊断患有窦性心动过缓。只要静息心率低于60次/分钟且心率为窦性心律,即可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
静息心率 60 至 100 次/分钟属于正常范围。
包括经常跑步的人,他们的静息心率可能为50至60次/分钟。
长期运动后,静息心率也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导致静息时心功能呈现明显的经济性趋势。这是什么原因呢?
1、改善心脏神经调节机制
通过经常锻炼,使心脏兴奋的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心脏平静的迷走神经张力增强。
因此,静息时心率降低,使心脏活动显得经济,这是心脏功能改善和神经调节更灵敏的体现。
对于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或经常跑步的人来说,由于心动过缓,心脏的舒张期延长,让心脏有更多的时间充满血液,为下一次收缩排出血液做准备,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
2、心肌收缩力增强
因为经过系统训练后,心肌纤维超微结构发生适应性变化,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心脏血液循环加强。这使得心脏每次跳动时能够喷出更多的血液,这意味着心脏不需要跳得那么快就能满足全身的血液供应需求,从而导致心率降低。
也就是说,心脏的每一次收缩都会变得更加有力,能够喷出更多的血液。心脏自然不需要那么累,跳动那么多次。
2、大众跑步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1%
本研究表明,大众跑步者左心室高压、T波改变、右心轴偏移的发生率高于1%。
以上三种情况虽然不能完全确定心脏一定有疾病,但至少表明心脏的电活动存在异常,而这种异常本身也是诊断心脏的条件之一疾病。
例如☟
左心室电压高是诊断左心室肥厚的重要指标。
跑步者长期高强度的运动训练确实会造成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被称为运动员的“运动员的心脏”。一般来说,这样的心脏增大是生理性的,但也不排除病理性增大的可能。可能性很大。
因此,跑步者左心室高电压表明长期训练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如果心电图诊断出这种情况,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此外,近8%和1%的跑步者分别出现两项和三项异常。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无显着差异。
全程马拉松运动员窦性心动过缓和左心室高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半程马拉松运动员。这也表明全程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相对较好,静息心率呈现较低趋势。
大众跑步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揭示了大众跑步者的整体心脏健康状况良好,但仍然有一些跑步者的心脏电活动出现异常,而这些异常有时就像定时炸弹……
大众跑步者的心脏健康问题此前已有报道。
2017年,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组委会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合作,开展赛前体检,为跑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增强公众跑者健康赛马意识。我预约了大概300名跑者,去体检。经检查,发现6名跑者存在一定问题,不适合参加马拉松比赛。
3.良好的耐力必须有强大的心脏支撑,但并不是每个具有良好耐力的人都拥有完全健康的心脏。
在耐力运动过程中,身体的需氧量不断增加。正常情况下,为了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心脏的工作能力也会相应增加。运动时心脏的工作能力是休息时的5-7倍。当心脏需要长时间发挥功能时,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会给心脏带来巨大的负荷。为了满足如此大的负荷,心血管系统会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
例如☟
表现为心室容积增大、心肌增厚、心脏质量增加。我们称这种情况为“运动员心脏”。
传统观点认为,大而有力的心脏可以满足高心率下的有氧代谢需要,这是人体适应大负荷运动的表现。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心脏的这些结构变化并非都是有益的。
例如☟
高水平耐力运动员退役后,即使数年不参加比赛和强化训练,心脏也无法恢复到正常大小。一些耐力运动员会出现心律失常。
因此,科学家推测耐力运动会导致运动员发育出“运动员的心脏”,而这些结构变化可能为心律失常奠定基础,从而导致心脏功能障碍。
有时,即使是专业的心脏病专家也很难区分运动员扩大的心脏是适应良好还是患有心脏病,因此经常被误诊。这需要仔细和专业的检查。
这项国内大规模跑者心脏健康调查显示,随着大众跑步热潮的兴起,成熟跑者训练专业化、集约化、量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出现了大众跑步者数量较少。 《运动员的心》。
尽管我们认为“运动员的心脏”总体上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但我们不能排除某些跑步者反复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可能导致或诱发心脏的病理变化。
4、赛马等高强度耐力运动可能会对训练不足的人造成心肌损伤。
在马拉松比赛期间或为马拉松比赛做准备时进行的剧烈耐力训练可能会对心血管产生不良影响。
研究发现,持续超过1-2小时的高强度耐力运动,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使心肌过度拉伸,造成心肌微损伤。
研究表明,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MB型肌酸激酶、B型脑钠肽等,在跑完马拉松后增加了50%。这无疑表明马拉松等极限强度耐力运动对心肌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
虽然这种变化可以在1周内恢复到基本值,但多年的过度高强度运动和反复损伤会导致心肌纤维化(所谓心肌纤维化是指心肌弹性下降和收缩力受损),进而导致心肌纤维化。导致心律问题。异常。
此外,长期高强度耐力运动还会加速心脏的“衰老”,如冠状动脉硬化、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大动脉管壁硬化等。众所周知,冠状动脉硬化是心脏的“衰老”。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
5、赛马后不注意训练/恢复。频繁的比赛使心肌疲劳和损伤更加严重。
当然,跑步者看到上述有关跑步造成心肌损伤的内容,也不必过度惊慌。参加这么多马拉松不是很好吗?
事实上,高强度耐力运动后心脏标志物浓度增加的意义仍不清楚。有学者认为,这完全是一种短暂的有益变化,反映了心血管对高强度耐力运动的适应能力。
高强度耐力运动造成的心脏损伤是可逆的,如果给予足够的恢复和修复时间,损伤可以得到修复,从而使心脏更健康、更强健。
如果休息不足、恢复时间不够,运动对心脏造成的急性可逆性微损伤就会不断累积,最终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律失常等。
这就像高强度跑步导致膝盖轻微受伤一样,通常是可以修复的。但反复过度跑步很容易导致膝盖修复不充分,疲劳积累,导致劳损。
6、即使不是赛马,超出自己能力范围跑太多也可能导致心脏异常。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期高强度耐力运动和长期高强度耐力运动都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
高强度耐力运动时,心输出量可增加至静息状态的5-7倍。要达到如此高的心输出量,心脏的四个心室就会过度拉伸,导致心肌纤维撕裂和轻微损伤。运动过程中压力荷尔蒙不断升高,而运动过程中引起细胞损伤的自由基的产生也会增加。两者都会通过诱导和增加炎症反应来加剧这种损害,最终形成疤痕组织并使心血管系统硬化。
长期高强度耐力运动可引起右心房、右心室扩张。运动后,心脏会恢复到原来的大小。然而,如果心脏反复伸展和恢复,可能会发展成慢性结构变化,包括心脏扩张,并伴有心力衰竭。肌纤维化。
这些变化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积累多年,但慢慢变成定时炸弹。有时疲劳,身体在疲劳状态下跑步,单次比赛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例如☟
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从未跑过马拉松的人更有可能突然死亡。
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据统计,在马拉松比赛中猝死的人往往是跑过马拉松的人。美国运动医学专家对过去几十年美国双城马拉松和海洋核心马拉松猝死的统计显示,猝死者全部是男性。
历年来,这两场马拉松比赛共发生14起猝死事件。猝死者中,只有两人是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
猝死的绝大多数都是有丰富赛马经验的人。
七、总结
大多数跑者的心脏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仍有少数跑者因长期高强度训练而出现心电活动异常。虽然这种异常不一定被视为心脏病,但我们应该关注心脏健康,提倡适度运动,做好准备。全面重新跑步仍然适用于所有跑步者。
长按扫描二维码收听课程
致谢:本文数据来自浙江大学徐文教授团队。
徐文教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运动科学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
近年来获得浙江青年(2018)、钱江人才(2012)、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2011、2015)等人才项目资助。担任SCI《运动科学与健身杂志》编委、国家体质监测中心特聘专家、中国体质活动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主要从事体育活动与健康研究。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Journal of Sport Science、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Th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t、《Sports Science》等国际学术期刊及国内权威核心学术期刊发表SCI/SSCI论文30余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6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