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知识问答
  • 张鸿鹄教练:如何让残疾游泳选手在水中获得自由?强国课堂专访

    热气腾腾的泳池里,张宏虎的队员们熟练地脱下腿部假肢,单腿站立开始热身。已经入水的队员中,有的只用一只手划船,有的则只能依靠腰腿前进。

    不同程度残疾的运动员如何在水中获得同样的自由?教残疾儿童游泳是61岁的张宏虎做了半生的事。

    1988年他出任教练组以来,恰逢中国残疾人游泳运动发展最关键的阶段。参加过8届残奥会、培养出数百名世界冠军的张宏虎,是中国残疾人游泳运动从涓涓细流成长为涌动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强国课堂”是中国青年报社联合相关单位推出的公益在线课堂,旨在拓展青少年在科技强国、文化强国、航天强国、体育强国、交通强国等领域的知识和视野。强大,海上强大。本期节目中,中国残奥游泳队教练张洪虎回顾了中国残疾人游泳从默默无闻到世界闻名的游泳历程,也揭秘了残疾人运动员用高难度剧本诠释精彩人生背后的故事。

    游泳冠军年代世纪纪录_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游泳冠军_当年的游泳冠军什么意思

    从零突破到连续榜首

    2020年东京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得207枚奖牌,其中金牌96枚,银牌60枚,铜牌51枚。其中,在游泳项目中4次打破纪录、夺得4枚金牌的“无臂龙”郑涛备受关注。这位31岁的老兵出发时,嘴里紧紧地咬着白毛巾,到达时,头撞到了池壁上。令人感动,正是张宏虎为郑涛紧紧握住了毛巾的另一端。

    “作为教练,我们的使命是帮助运动员出发并欢迎他们回来,无论是在球场上还是在生活中,无论是失败还是胜利。”张宏虎30多年来一直默默守护着残疾运动员,年轻时他也是一名参加比赛的职业游泳运动员,“我的父亲曾经在云南省游泳协会工作,我选择这条道路是因为他的。”沿着大多数体育世家的传承路径,张宏虎从业余训练转入职业队,从运动员转型为教练。但当他开始执教时,他的训练对象变成了一群年轻的残疾运动员。

    当时,残疾人体育运动被视为业余训练,并没有受到太多重视。担任残疾人教练后,张宏虎记得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工资”。然而,这个群体给他内心带来的冲击却改变了他。此后的人生轨迹。

    1989年,张洪虎率队首次前往南宁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残疾人体育比赛,这个群体真的需要有人关注。”从那时起,他就决定战斗到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游泳冠军_当年的游泳冠军什么意思_游泳冠军年代世纪纪录

    “一开始,我们的资金很少,我们乘坐公交车带着队员去比赛,不得不乞求别人提供更便宜的宿舍。”张洪虎回忆,随着残疾人体育的组织管理工作从国家体育总局下放到中国残联,各省(区、市)都建立了体育中心甚至训练基地。政策、资金、后勤保障逐步完善。专业化之路愈加清晰。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曲线也持续上升。

    他随队参加了19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 20世纪90年代,我国残疾人体育整体处于薄弱水平。 “整个代表团只有20多人,参加了四五项重大赛事,​​最后取得了11个成绩。”然而,正是在这届运动会上,张宏虎见证了中国在残奥会游泳金牌上的突破,“就在这里。2000年,悉尼残奥会,游泳获得13枚金牌;2004年雅典残奥会,我们的个人游泳金牌已经领先;残奥会,我们在赛场上达到了巅峰,从那时起,我国提出了‘两届奥运会,同样精彩’的口号,残疾人体育从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东京残奥会是张宏虎参加的第八届残奥会,他表示,由于COVID-19疫情的影响,我国这次只派出了32名游泳运动员,“只有上一年的一半”。不过,继伦敦和里约的成绩后,最终成绩定为19金19银18铜。残奥会结束后,他继续高居游泳奖牌榜榜首。

    让那些折断翅膀的人在水中“飞翔”

    游泳是残疾人的一项主要运动。在众多残疾人综合性运动比赛中,游泳甚至是唯一一个各种残疾运动员可以参加的项目,包括身体残疾、视力障碍、脊柱损伤、智力障碍等。

    在3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张宏虎遇到过各种残疾的玩家。 “一般来说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类,要根据不同的残疾程度进行综合评估。”他说,残疾运动员的训练才算是真正的个体化教学,“既要让健全的部分充分发挥其能力,又要调动残疾部分的功能,所以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几乎每人一份。”方法。”

    例如,在视障、听障、肢体残障等各类残疾人中,视障人士的方向感最弱,看不到教练的演示。对他们来说,学习游泳是极其困难的。游泳项目,流线一定要好,阻力一定要好。对于天赋较小的运动员来说,保持身体稳定和平衡是截肢者的首要问题;对于脑瘫运动员来说,异常的控制能力和技术稳定性是关键。

    甚至教学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例如,单腿运动员学习自由泳时,必须保证腿部能够不间断地运动,然后与手部动作结合起来。 “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单腿的功能,如果先教手的动作,再教腿,运动员会不知不觉地依赖双手,双腿的功能就会逐渐不发达。”张宏虎坦言,运动对于运动员恢复的作用不可低估。

    2021年第十一届全国残奥会暨第八届特奥会,男子50米仰泳S2比赛,新疆队罗恒逸单独登场,演绎2分32秒52的“游泳” 。奋斗的力量。罗恒义,24岁,是一名先天性脑瘫患者,患有严重残疾。他从2014年开始就开始训练游泳,由于肌张力高、四肢无法控制,仰泳几乎是他唯一的选择。他学习游泳的难度是健全人的数倍。从呼吸到接触水,教练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来帮助他克服。

    游泳冠军年代世纪纪录_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游泳冠军_当年的游泳冠军什么意思

    “除了严重的痉挛之外,他有时会忘记游泳时的动作,所以每次训练和比赛,哪怕只有50米,大家都提心吊胆。”由于新疆队常年在云南昆明训练,张宏虎也见证了罗恒逸的成长,他透露,“与以前相比,罗恒逸的肌肉张力有所提高,至少他可以举手游泳。他不能之前不要这样做。”

    在张宏虎看来,游泳损伤较小,恢复性较强。不仅可以满足残疾人体育锻炼的需要,还可以满足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愿望。因此,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运动过程中,“如何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和恢复计划”将成为练习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用“平等”修复残缺的翅膀

    为了让更多的残疾儿童从游泳中受益,张宏虎很早就开设了全国第一家残疾人游泳俱乐部“云之南”。他发现,每一个来俱乐部训练的孩子都带着“伤”,“身体上有伤,精神上也有伤”。

    刚开始从事这个行业时,张宏虎不敢谈论团队成员的残疾经历,“怕伤害他们”。然而,他后来发现,孩子们身上的伤口已经愈合,但内心的伤口仍然很脆弱,“表现出回避、自闭和胆怯”。他意识到,与学习游泳技能相比,如何让这些孩子摆脱内心的阴影更重要,他决定利用体育的“挫折教育”层面,找到队员们的痛点,有意识地触动他们,“说话”。 “关于这些无法触及的伤痕,让他们学会适应、接受现实。”他说,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可能会成为他们进入泳池的障碍。“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就是教学的关键残疾人也可以开始行动。”

    “不要忽视你的需求,也不要过度保护。”这就是张宏虎与团队成员的相处之道。 “过度的照顾,很可能会造成‘爱’的伤害。”比如,在游泳训练中,有时候队员累了的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伤病来安慰自己,给自己偷懒或者放弃的借口。 “如果你这个时候为他们感到难过,他们永远不会进步,锻炼也永远不会对他们的身心恢复产生有效的效果。”在他看来,残疾人群体需要平等对待,而不是过度照顾。

    牵挂​​了半辈子,张宏虎觉得,比奖牌数和胜负更重要的是让残疾儿童通过体育训练建立自尊和自信,融入社会,融入社会。平等参与社会事务。 “看着他们从游泳池出来后找到自信和幸福,甚至组建家庭、找到工作,都是我最大的安慰。”他结合队员们的经历,向年轻人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自信的力量让残疾运动员勇敢地面对生活,走向成功,你也可以。” (记者梁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7719.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