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日 11:44 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网
铸就辉煌
【场景】北京时间2004年8月19日凌晨,希腊雅典。
腰间绑着冰袋,张国政艰难却兴奋地站在男子69公斤级举重比赛的奥运奖牌领奖台上,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声音]张国政:“第二只手腰部旧伤复发,所以我没有举。当时我就想,即使第三只手残疾了,我也要把它举起来。”
第三次挺举,张国政忍着疼痛,双手紧紧抓住杠铃,奋力将其举起。杠铃一到膝盖,剧烈的疼痛突然袭来,仿佛整个腰部都快要断裂了。他咬着牙,坚持着。杠铃落地,他痛苦地倒在举重台上。教练上来了,工作人员也上来了,小心翼翼地把张国政抱起来,把他放下来。
此时张国政的成绩为:第一抓举152.5公斤、第二抓举157.5公斤、第三抓举160公斤、挺举187.5公斤,总成绩347.5公斤。
此时,游戏还没有结束。抓举比赛结束后,张国政领先主要竞争对手韩国选手李培勇7.5公斤。第一、第二挺挺举李培勇分别举起187.5公斤和190公斤,将差距缩小到5公斤。第三次挺举,李培勇突然将杠铃重量增加到195公斤,希望以轻量击败张国政。然而195公斤的体重超出了他的力量范围。
最终成绩出来了,比第二名足足多了5公斤。躺在休息室冰冷的地板上接受治疗的张国政当之无愧地夺得了奥运桂冠。
张国政一步步走上举重台,奋力登上冠军领奖台,挂起沉甸甸的金牌,戴上鲜艳的花环,高举双手。此时,他旧伤复发的腰部已经被过多的冷冻剂和厚厚的冰袋麻痹,暂时失去了知觉。
这是一个辉煌的时刻。云南一代又一代体育工作者、运动员为之奋斗的“奥运金牌零突破”终于实现了!
坚强而自信
【场景】北京时间2004年8月19日凌晨,希腊雅典。
张国政走上举重台,参加奥运会男子69公斤级举重比赛。在第一次抓住杠铃之前,他高举双手,伸出两根食指,大喊“杀”!
【声音】张国政:“信心就是力量,我做事的时候,不想给自己留后路,我只想让自己处于一个逆势而上、逆水行舟的境地。”有危险。”
他高高举起两根食指,“一代表我是第一,二代表这是中国的第十一块金牌。”
“‘杀’,就是排除前面的一切障碍,开辟一条血路。”
其他参赛队员不愿意关注其他队员的成绩,生怕影响自己的心理。从奥运会开始,张国政就一一背诵、计算。中国代表团获得10枚金牌后,他打开笔记本,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颗五星和一个勾号。 “我知道我的作品是11号!”
其他参赛队员一般都会在赛前留出接受采访的空间。很多人劝张国政保持低调。但他在赛前几个月就表达了必胜的决心,赛前几天他同样充满信心。 “经过2000年奥运会的洗礼,我认识到,没有自信,即使有实力,也无法表现出来。自信才能创造力量。”
好人重金啊!
荣誉的背后
【场景一】雅典时间2004年8月17日晚,希腊雅典奥运村的桑拿房。
张国政赛前最后一次蒸桑拿减肥。从顶层开始,慢慢滑下,直到躺在地上。当你快要晕倒的时候,出去休息两三分钟,然后再恢复活力。三个多小时过去了,他完成了十几二十套“蒸汽功”,摇摇晃晃地回到了住处。
【声音1】张国政:“每次比赛前减肥对我来说就像是炼狱。”
赛后,面对电视镜头,张国政和妻子高文娟说话时流下了眼泪。他记得比赛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情:独自躺在床上,看着手里的葡萄却不敢吃。我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最后一两天连一口水都不敢喝。如果吃了那个葡萄,我一个多月的减肥努力可能就白费了。
在努力减肥的过程中,张国政在奥运会前减重了7.2公斤。这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过程。
举重运动员开始控制体重并进入比赛状态。比赛前一个月,张国政一日三餐只能吃高蛋白食物、蔬菜和水果;比赛前15天,他开始严格控制饮食量,只能随便吃两口;比赛前10天,他只能在食堂“打卡”;比赛前3天,基本不能进食,完全靠药物维持生命,早中晚各吃一次,每次只喝一口水;这两天你不能吃任何东西,甚至少量的水也不能喝。
张国政表示,自己不是怕竞争,而是怕减肥。每次结束时,他都感觉口干涩,喉咙发硬,一口口水都吐不出来。他一整天都感觉昏昏沉沉的,只能躺在床上慢慢坐起来。突然站起来,立即开始旋转,双眼一黑,走路不是“走”,而是“动”。
就这样,张国政一次次减肥参加比赛,夺得全国冠军、亚锦赛、世锦赛、奥运会冠军,实现了运动生涯的“大满贯”。
【场景二】北京时间1999年初,中国举重队训练馆。
张国政正在训练馆的角落里独自练习弯举,举起20公斤的重量。每次蹲下,大颗大颗的汗珠就从脸颊上滑落下来,他的眼睛也变黑了。国家队主教练蔡彦书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红着眼睛。
【声音2】张国政:“人生的历史轨迹可以用血、泪来书写,但决不能用水来书写。”
这发生在张国政加入国家队两个月后。这是张国政在训练中腰椎骨折后第三天秘密训练的场景。
当时,张国政在后蹲训练中腰椎骨裂,医生让他卧床三四个月。张国政躺在床上,听着杠铃“叮”的响,而队友们正在训练。他心想,国家队是来训练、出成绩的,不是来养伤的。躺着三四个月就相当于被判了“死刑”。他再也躺不下去了,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一点一点的往训练馆走去。从6楼到1楼,花了20多分钟。
“手断了,就用夹板固定;腰断了,就用强壮的肌肉包裹起来。”张国正自己偷偷练习,忍着剧痛,坚持、坚持、再坚持,在半个月的时间里逐渐增加了弯曲训练的次数。负载重量从20公斤增加到90公斤。
看到张国政如此刻苦训练,队友和教练都流下了眼泪,“拼命三郎”的绰号也越来越响。
正是凭借这种“拼搏精神”,张国政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赢得了教练的青睐、队友的尊重,练出了“铁腰”。到现在为止,他都是团队中的领军人物。仍然排名第一。
影响张国政在雅典奥运会正常发挥的腰伤已经是旧伤,每年训练和比赛都会遭遇两三次。用他的话说,从事举重这么多年,他从头到脚都伤痕累累。
不屈不挠
【场景】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村。
张国政穿着举重服和举重鞋,在奥运村漫无目的地闲逛。随后,他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独自哭泣。
[声音]张国政:“这份事业是十多年的血汗凝结和锻造的,我们不能轻言放弃,只要我们坚持下去,这片天空将会是另一片不同的天空。”
张国政以主力身份首次亮相奥运会,但失败,获得第四名。为什么我们历经千辛万苦、奋斗仍不能成功?难道我真的做不到吗?
——1985年开始举重训练,两年后获得省冠军。 1988年,在青少年迷茫的状态下,我不再想练习,离开了体校。几个月后,北京体育大学彭克光教授将他招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再次接受正式训练。
——1993年,七运会前一个半月,他在训练中右肩韧带撕裂。他偷偷接受注射,不断训练,希望能取得好成绩。不幸的是,房子漏水,而且一直下雨。在接受治疗时,我的手被2000至3000伏的高压电包击中,半个手掌被烧焦。当我支撑杠铃的时候,后轮架把我的指甲完全碾碎了;我开了药。当瓶子被盖上时,刀子深深地插进了虎口。当然,这次比赛是失败的。冠军的成绩比平时训练的成绩低了10多公斤。 “我不仅想放弃举重,我还想放弃我的生命。”多年后,张国政说道。
……
张国政躺在草地上,想了很多。
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之后,我还是坚持下来了。事实上,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创造了许多奇迹:先上大学后出成绩,25岁“高龄”进入国家队,是国家举重队唯一已婚的队员。
悉尼奥运会后,张国政冷静下来,对举重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说:“奥运会的气氛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它代表了一种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都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里,每个人都以一种非常和平、友好的竞争状态对待体育运动,能够参加比赛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力参加。下一届奥运会,即使我获得第八名而没有获得名次,我仍然会参加。
悉尼奥运会的挫折成为张国政体育生涯的转折点。在随后的比赛中,他一帆风顺,接连夺得亚洲锦标赛和世界锦标赛冠军,还刷新了举重男子69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
爱在云南
【场景】北京时间2004年9月15日,昆明北小场体育训练基地。
奥运冠军回家了。看到远远站着的徐大师,张国政立即爬出窗外,亲切地拉着他合影,并递上了他签名的纪念信封:“张国政在奥运会上获得了金牌,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云南奥运会”落到了他的手里。
[声音]张国政:“是云南这片沃土养育了我,感谢各级领导和乡亲们对我的关心和支持。”
1994年底起,他正式加入云南举重队,成为一名普通队员。 1998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云南举重队担任助理教练。他再次披上球衣,代表云南队参加国内外比赛。出生于福建的张国政与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份深深的爱。
徐师傅是北小场基地一名负责扫地、烧锅炉的普通工人。北校区基地是云南举重队的日常生活和训练场所。张国政当队员时曾在这里生活和训练,当教练时也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他与各级领导、教练、球员和工作人员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友情。
雅典奥运会结束后,张国政回到云南,说得最多的就是“谢谢”两个字。
他怎么能忘记:1993年七运会后,他退出了竞技体校,专心读大学。 1994年以专业、理论、文化科目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体育大学举重专业。云南举重队每月提供津贴,帮助他们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期间继续训练。
“我原来的成绩从来都不是很出色。”张国政说道。
“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技术不是很好,但是实力不错,是一个可以培养的人才。”黄华新教练说道。
他怎么会忘记:1998年大学毕业后,基地领导、教练黄华新迎接他回来。看到云南举重基础比较薄弱,条件比较艰苦,张国政萌生了重新开始举重生涯的想法,在教练黄华新的带领下刻苦训练。
“我来到这里是因为感受到了来自云南的爱,我想在云南开创一片蓝天、开创一番事业。”张国政说道。
他怎能忘记:省委、省政府、省体育局领导和基地领导、教练员、工作人员给予他的关心和支持;北晓野战基地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资金,千方百计保证其训练、大赛。
“比赛时只要一举起杠铃,我们全家就在电视机前等待裁判开灯。”省长徐荣凯说。
“今年‘两会’期间,吴晓庆副省长专程到国家举重队看望我,吴副省长是到国家队看望省队队员的最大官员。”张国政说。
他怎么会忘记:雅典奥运会前一年,黄华新教练一直在国家队关注着他,制定训练计划,提供后勤保障和营养支持;黄教练的妻子和女儿每次比赛时,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他们都在祈祷和祝福自己。 “我老婆身体不好,我还要带着妹妹,师父抛下一切,去北京陪我。”张国政说道。
他深深地明白,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靠个人奋斗来实现。现代体育竞赛体现的是综合实力。每一个获奖者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团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拼搏。要想前进,两者缺一不可。
张国政与蔡云南有着不解之缘,张国政在云南这片沃土上为自己的体育事业开辟了一片蓝天。
坚韧又温柔
【场景】北京时间2004年8月19日凌晨,希腊雅典。
夺冠后接受央视现场采访时,张国政表示,“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当我想起我的妻子时,我的腰伤就好了80%。他面对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大声说:“亲爱的,我爱你!”
[声音]张国政:“当我获得奥运会冠军时我一定会哭,但这些泪水不是为了我所经历的坎坷,而是为了对我和我爱的人的爱。”
10月15日,张国政与妻子高文娟回到福建老家,按照闽北习俗举行了婚礼。离开家后的10年里,我只去看望过父母3次。现在我要回家举办婚礼,完成父母的夙愿,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这是一场迟来的婚礼,已经推迟了3年。
他们是同乡、校友。两人都来自福建南平体校,先后考入北京体育大学。高文娟主修健美操,读高中两年的张国正是他的师兄。在北京体育大学读书时,张国政对美丽温柔的高文娟一见钟情。他几乎每天都写情书,刻意设计“偶遇”……而他无微不至的温柔终于打动了高文娟。身材高大的高文娟虽然比张国正高了近半个头,但从此之后他们的心就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张国政说:“她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生活。”
去雅典奥运会,张国政带着6颗幸运星。这是高文娟堆砌的999颗幸运星中的6颗,张国政说这代表了抓举和挺举全部6项成功。
他们租的小房子里,1000只不同颜色的折纸鹤被放在两个漂亮的玻璃瓶里。这一切都被张国政用一双有力的双手打破了。
999颗福星和1000只纸鹤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1998年,张国政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云南举重队担任助理教练和队员。高文娟当时还在北京体育大学读书。幸运星和纸鹤在云南和北京之间穿梭,大雁传递信息。
张国政进入国家队,高文娟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工作。然而,他们在同一个地方在一起的次数较少,而分开的次数较多。 2001年重阳节,他们领了结婚证。由于张国政忙于比赛和训练,一直没有时间举办婚礼,甚至连拍婚纱照都没有时间。为了照顾张国政的生活,高文娟放弃了单位分配的房子,在天坛附近的体育馆路租了一套老房子。她每天花一个多小时上下班、赶地铁,就是为了让张国政训练结束后通过。你可以过马路回家。
场上,张国政霸气;生活中的张国政温柔如水。
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首次代表云南参赛的张国政获得第三名。他把收到的一万元奖金全部寄给了父母。高文娟多年后说,是张国政的孝心彻底打动了她的心。
夺得奥运会冠军回到云南后,无论多么疲惫,张国政都耐心满足了每一位拍照、签名的人的要求,哪怕双手微微颤抖。他说,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其他人的支持,包括父母、妻子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他的人。大家索要签名、合影,都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举重这样的冷门项目群众基础不是很好,但更需要大家的支持和理解。
“明年我还要代表云南参加第十届全运会,力争再夺一枚金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只要有可能,我都愿意带我的孩子去参加比赛。”
张国政并不想退缩,而是会不遗余力地继续奋斗,挑战自己短暂的运动生涯。
也许,我们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也许,我们会彻底失败。
张国政认为,持续实践是一种精神。这个事业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渗入了他的骨髓。这是一种爱,一种奉献,更是一种享受。
新闻链接一:个人简介
人物:张国政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4年9月17日
出生地:福建顺昌
注册运动队:云南红河举重队
运动生涯:
1985年开始力量训练。
1988年,他进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
1994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举重专业,年底正式加入云南举重队。
1998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云南举重队担任助理教练和队员。
1999年进入国家队。
现为云南红河举重队队员、国家举重队队员、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在职研究生。主要成就:
第一个全国冠军——1998年全国举重锦标赛。
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获得第四名。
第一个全运会冠军——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
第一个亚洲锦标赛——2002年釜山亚运会。
第一个世界冠军——2002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包括挺举、抓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
他第一次超越世界纪录是在2003年的亚洲举重锦标赛上,以197.5公斤的重量获得3枚金牌。
第二次获得三项世界冠军——2003年世界举重锦标赛挺举、抓举和总成绩第一名。
首届奥运会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69公斤级举重冠军。这是云南运动员获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新闻链接 2 云南历届奥运会英雄名单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比赛项目名称 蒋少民 中国体操队教练高文鹤在男子自由式摔跤48公斤级比赛中排名第四 刘运宏在男子花剑队中排名第五 杨世胜在男子花剑队中排名第六1988年汉城奥运会男子佩剑队比赛成绩:刘运宏、男子花剑、陈永华、男子摔跤、徐吉华、男子摔跤、张国伟、男子马拉松、钟焕体、女子马拉松、李宝莲、女子标枪、常青男子游泳、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参赛姓名、赛事成绩、石明、中国柔道队教练、钟焕体、女子中长跑第四名、雪梅女子体操第四名、陈绍国、男子竞走第五名,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姓名及项目成绩,沙英正,中国田径队教练,何琪,女排,第二名,杨斯菊,女子中长跑,李泽文,男子竞走,赵立峰,男子游泳,2000年悉尼奥运会名称赛事成绩张国政男子举重第四名何琪女排第五名2004年雅典奥运会名称参加赛事成绩 沙英正 中国田径队教练 张国政 男子举重第一名 李吉 女子游泳队第二名 余朝红 男子竞走第四名 朱荣华 男子马拉松 韩刚 男子马拉松 朱永彪 男子自行车 李薇薇 女子手球
田静、楼迎文、孙晓云 摄(云南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7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