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日本电视剧《排球少女》风靡全国。剧中冈纯子奋力拼搏、聪明坚强的形象深入人心。从戏到人,当时的中国女排势不可挡,一举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 “女排精神”铿锵有力,激励着一代人勇敢追梦。
这球的种子是一百年前种下的,只用汗水浇灌,只用力量培育。它的根像肌肉一样坚固,藤蔓像静脉一样突出,花朵像战利品一样绚丽。这个球诞生在乡村的沙地上,并到达了世界之巅。被一个年轻人双手弹奏,传遍千人而未落。至此,一球改变一座城市,一城占据半壁江山——成为了“排球之乡”、“半壁江山排球山”的美誉。
排球是外来体育文化,1905年传入香港和广州。1914年,由在广州求学的台山青年传入台山。当地华侨发现这项运动可以让孩子远离当时社会的陋习,于是积极鼓励孩子打排球。最早开展排球运动的学校是台城谭学校(现育英中学)和四九下平堡小学。 1919年,中国第一个农民排球组织“花力摩社”(英文音译Volleyball)在台山成立。从此,排球运动在台山迅速流行起来。 1927年,泰山排球比赛终于由十二人比赛改为九人比赛,并沿用至今。
第四届泰山全艺运动会排球比赛现场图片
年度最佳排球运动员
20世纪30年代,台山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排球场和排球队。每年举办多次比赛,培养了大批著名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截至目前,台山市已为国家培养了500多名优秀排球运动员,其中排球能手7人,国家高级教练员9人,国家级教练员25人。 1927年8月28日,当时的台山县排球队代表中国参加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亚运会的前身)并获得冠军。这是中国运动员获得的第一个国际排球冠军。
1957年,周恩来会见广东泰山男排
作为时代的“潮流引领者”,紧跟潮流、出国较量、名扬全国,自然少不了白沙人。 “排球之乡”的一些荣耀,必然来自白沙。
“中国奥运第一人”黄英杰
黄英杰(左)
黄英杰(1912~),台山市白沙镇牛角龙德兴里人,著名运动员。 1934年,他作为中国排球队队员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十届远东运动会,成为远东排球界第一人。 1936年,当时还是中山大学农业系学生的黄英杰参加了柏林奥运会,成为第一个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人。出场的中国运动员是当时泰山历史上第二位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同时,黄英杰也是一名田径运动员。曾打破男子110米跨栏全国纪录,并入选国家田径运动员。
新中国第一任国家排球队领队——马兴秀
马兴秀(1912-1956),台山白沙镇下屯千秋里人。 1933年代表台山参加第十二届广东省运会,获省运会和县联合会男子100米、200米第一名。 1940年3月赴美国留学,学习体育专业。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毅然回国,在省体育专科学校任教。
1950年,马兴修调任广东篮球队教练。 1951年,他被选为中南区篮球教练,随后被选入中央体训班,成为国营排球队第一任教练。 1953年,升任国家体委排球司司长。同年,中央体训班派他回泰山选拔排球运动员。黄光德、黄树洲、蔡翘等年轻人入选国家队。
1953年,马兴秀(第二排右一)在北京比赛前与中国男排队员合影。
马兴秀热爱祖国,热爱体育,为体育奋斗到最后一口气。患癌症后,他仍带病撰写《未来排球发展方向》《中国排球裁判法》等排球理论著作。 1959年,妻子邓宝娟将其作品及收藏的体育图书捐赠给广东体育学院。
新中国第一任排球队队长——黄恒
黄恒(1925-1995),台山市白沙镇牛角龙平阳里人,著名排球教练。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招入泰山排球队。 1951年随队参加省男篮、排球比赛。同年入选省男排,参加中南五省一市的篮球、排球比赛。由于表现出色,入选国家青年男排并担任队长。参加第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和第一届、第二届国际青少年友谊赛。由于杀球凶猛,弹跳惊人,他也是个“左撇子”,被当时称为“左撇子”。 1955年,他在北京欢迎印度国家男排来访。赛后,他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当年,他被评为全国刻苦训练标兵,并被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授予“中国国家排球运动员”奖牌。
1956年退役后,先后担任北京男排、广东男排、国家队、国青队、山东队、河北队的教练、总教练、总教练。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排球运动员,是我国第一批高级排球教练员之一。成员之一。 1985年调回广东男排任教,并担任广东省排协副主席。
国家一级教练——马焕南
马焕南(1931~),台山市白沙镇下屯牛路村人,排球运动员。多次参加全国甲A联赛并获得全国第三名。受到周总理、朱德主席、贺龙元帅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国家体委授予他运动员称号。 1972年起历任泰山业余体校、泰山男排教练、体校校长。他带领广东省青年队多次夺得全国冠军,带领泰山男排击败来访的澳大利亚和巴拿马国家队,冬季受邀随国家女排集训。 1983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教练员、全国业余体校先进工作者。
国家排球主力队员——黄荣杰
黄荣杰(1941~),台山白沙镇牛角龙峡新安村人,曾任中国男排主攻手。被国家体委授予“国家排球运动员”称号,国家一级裁判员。黄荣杰就读牛角小学和白沙华侨中学时,是学校排球队的主攻手。 15岁时,被选为台山县青年排球队主攻。同年入选广东省青年队主攻。 1960年,他被国家体委排球司破格提拔,成为新中国中国男排乙队正式队员。 1960年至1966年代表中国队出访苏联、古巴、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14个国家参赛,受到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贺龙元帅接见。
1970年至1977年,黄荣杰担任广东男排主教练; 1977年至1990年,担任广东女排主教练; 1990年至今,担任广东省高校女排主教练,为中国排球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数量不是最多,但是精英也不少。除上述外,白沙的国家级运动员还有黄惠康、黄如光、黄燕伟、黄鼎民、黄昌茂、马俊耀、马一平。他们带着自豪感,逐步将中国推向世界体育强国之一。
排球运动的兴起植根于人民。白沙各学校都将排球列为体育必修课。从老人到小孩,大家饭后都可以上场一展身手,玩得尽兴。
2006年,在好心人黄道一先生(白沙镇郎溪东里人)的捐赠下,总投资1800万元的白沙镇黄道一体育馆及综合楼顺利竣工。全新的体育场拥有2600个座位,具备举办国际排球赛事的条件。拥有如此齐全的多功能室内体育馆,在全国乡镇级实属罕见。
黄道益体育场外观
黄道益体育场内场地
体育馆竣工以来,黄道义先生家人先后捐资200万元设立白沙排球基金,每年还捐资10万元赞助我镇举办的春节排球赛。排球比赛一直是白沙一年一度的赛事。排球基因发酵至今。它不仅是家乡的友谊、村集体的荣誉,也是群众的“精神食粮”。各村委会的排球运动员齐聚一堂,蓄势待发。群众太热情了,以至于掀翻了圆顶。白沙队员们的双脚跃起,踩过沙子,踩过水泥,此刻稳稳地落在了灯火通明的体育场内。
20 世纪 70 年代白沙排球比赛剪影
20世纪90年代白沙排球比赛剪影
2018白沙春节排球比赛剪影
场地变换,人员轮换,热情不灭
2018年第十七届男子九人排球锦标赛颁奖典礼
在白沙镇黄道一体育场举行的九人制排球比赛,转眼间已经过去了第十七届。体育场内的喧闹声、欢呼声、喘息声一如一百年前。裁判一声哨响,穿透下一个世纪。
相关链接
一艘游船在泰国普吉岛倾覆。外交部全力为中国公民提供帮助。
【敲黑板】身在海外如何快速找到靠谱的机构? ——全球华人服务平台介绍指南(下)
巴西设立“中国移民日” 华人:我们有自己的节日
☆交流☆合作☆发展☆共赢☆
长按下方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8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