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知识问答
  • 佳明255最大摄氧量是否准确?马拉松成绩与最大摄氧量对照分析

    知乎给我推荐了一个问题:Garmin 255的最大摄氧量是一个开心的数据吗? ()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首先请问各位读者,假设下面的马拉松成绩-最大摄氧量对照表是可靠的,对比一下您最近的PB成绩和对应的最大摄氧量,您认为Garmin给出的最大摄氧量估算值是一个吗?低估(估计值小于真值5%)、高估(估计值大于真值5%)、准确(正负5%之间)?欢迎投票。

    首先说一下我的情况。两个月前,Garmin估计我的最大摄氧量约为59,但我的全程马拉松完赛成绩仅为310左右。显然Garmin高估了它(在对照表中,它肯定低于54)。现在,Garmin给我的估计是62,但我不认为我能跑在245以内,所以Garmin仍然高估了。总而言之,在我看来,Garmin 的估值被高估了。

    正如上一篇文章中,小七在北师大实验室的测量结果是74.4,而家明的估计是71,这似乎稍微低估了他。但总体而言,|71-74.4|%74.4=4.5%,符合Firstbeat的准确性承诺SLA。

    马拉松训练极化方法_马拉松训练极化过程_极化训练 马拉松

    另外,二牛注意到,网上有人说家明严重高估了自己,也有人说家明严重低估了自己。

    使困惑?家明准确吗?是快乐的数据吗?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二牛认为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东西

    最大摄氧量高度依赖于心率数据估计

    Firstbeat的模型是基于心率和速度之间的某种关系。较低心率下较快的配速将估算出较高的最大摄氧量。可以通过GPS测量速度。在多频率和多卫星模型上,出错的概率很低。至于家明的心率,根据二牛的观察,往往是一个不准确的数值。无论Garmin如何改变算法,每次论坛更新时,用户都会说心率不准确。注意,每次。运动心率的测量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温度和肤色,还需要解决全球用户丰富的个体差异。如果您的心率不准确,则不要指望您的最大摄氧量准确。但对于我来说,我已经多次验证了Garmin的心率和心率带给出的数值(),可以认为Garmin的光电心率是准确的。那么你的心率准确吗?如果心率不准确,最大摄氧量是一个令人高兴的统计数据。

    了解最大摄氧量的含义

    马拉松训练极化过程_马拉松训练极化方法_极化训练 马拉松

    在新手阶段,VO2max是一个起始buff,50和30的两个玩家可能处于完全不同的状态。随着最大摄氧量的增加,我们会发现性能提升并不是那么明显。比如从51到55,性能可能变化不大。因为在成为高手的路上,你的最大摄氧量并不是唯一的瓶颈。你的跑步经济性、脚着地位置、手臂摆动方法都可能成为限制条件。

    二牛建议大家关注最大摄氧量的走势。如果你的最大摄氧量持续增加,说明你的训练处于合理的负荷范围内。相反,要么你在钓鱼,要么你训练过度。 。

    最大摄氧量持续增加意味着训练负荷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最大摄氧量估算与训练模式有很大关系

    二牛观察到,网友的培养方式就是让百花齐放。

    有些人推荐“硬性行为”,心率往往在 3、4 甚至 5 区。这类玩家最有可能“欺骗”Garmin 的算法,得到非常高的 VO2max 估算值。但这样的最大摄氧量其实是很微弱的,因为高心率在短跑和中跑中可以持续,但在长跑中却很难持续很长时间,而且极其困难。容易造成撞墙,从而影响相应的全程马拉松成绩。无法实施。这时,很容易产生“Garmin的最大摄氧量太假了!”的想法。我认为这是因果颠倒。如果我们运行良好且经济,这将导致 Garmin 给出良好的最大摄氧量估计值,但不一定相反,例如在被欺骗的情况下。

    有人建议超级慢跑,或者极化训练中20%的快跑期间没有跟上速度,心率和配速长时间处于很低的水平。这类玩家会反向“欺骗”Garmin的算法。例如,有两个玩家 A 和 B。A 在 5 时指定的心率为 140,但在 430 配速时心率仅为 145。 B 在 5 时的心率也被指定为 140,但在配速 430 时心率为 155。如果A长时间跑5,速度不变,而B则在不同强度之间来回切换。由于Garmin无法感知,A得到的Garmin最大VO2估算值很容易低于B。Garmin估算这显然不合理。为什么?前面提到有氧解耦速率()中的心率漂移现象,A的心率漂移现象越小,最大摄氧量就会越高。

    以上是 Garmin VO2max 估算出现两个极端方向(高估和低估)的可能原因。二牛观察到,Garmin的模型明确推荐了Daniels博士的想法,即使用不同的训练类型来控制训练负荷并增加其多样性。这样的估计是理想的。

    马拉松训练极化方法_马拉松训练极化过程_极化训练 马拉松

    即使它是真正的最大摄氧量,其增加对于改善跑步的边际效用也会递减。

    有一个普遍而神秘的法则。看似快速、无限增长的事物,最终都会面临某种约束。即使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像我们无法预测股票的峰值一样,我们也无法判断当前的峰值是否是增长的峰值。最大摄氧量的增加也不是无限制的,在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中,最大摄氧量的增加对成绩提升的影响越来越小。对于一个偶尔的运动员来说,最大摄氧量增加2ml/kg/min、马拉松增加15分钟并不奇怪。对于精英运动员来说同样的提高一两分钟已经是非常理想的了。成为精英跑者后(我认为马拉松3小时15分钟是一个分水岭),你几乎可以忽略最大摄氧量。如果您积极训练,最大摄氧量也会随之增加。

    终于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当您的身体状况良好时,您的最大摄氧量就会很高,反之亦然。

    算法模型必须有适用范围。如果你的太离谱,很可能这个算法不适合你,输出的结果不会有参考价值。

    那么关于摄氧量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是的,我认为最佳摄氧量呈增加趋势,您认为如何?

    增长的趋势里是最理想的状态

    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6922.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