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人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
“你的名字里有大连,那它有多大?”他们通常会抛出一个表情符号:
血(xiě)大了!
不信,大连的“大”是有据可查的。
近日,国际统计局公布了全国人口普查城镇基本人口数据。大连就是其中的“特大城市”之一。
单从人口来看也许并不明显,但它与其他北方城市之间却有着明显的“分界线”!
焦辽普通话,一口“蚝味”;
吃烟台焖饭;
但它却让大连成为辽宁最特别、最“洋”的城市。
20多年前,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一则城市广告中,大连向全国观众介绍了自己:
“浪漫之城,时尚大连”。
仔细想想,你确实有资本敢说这样的话——
首先,我们在辽东半岛,三面环海,背靠山。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这已经是一场众神的盛宴;
其次,作为当年“渡关东”的中转站,有人北上,有人留在大连,使得这座城市如此豪迈、干练,性格鲜明;
第三,大连曾经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洋建筑遍布城市大街小巷,异域风情随处可见;
四年来,它从一个小渔村变身为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充满自信和“国际风范”。
毕竟,这座城市被赋予了如此多的文化和个性。
如此年轻的大连,就像与它一起成长的大海一样,追求创新,勇敢争取胜利,敢为人先。
或许没有第二个大连如此海纳百川。
△大连不同的“面孔”。图/微博@热风DL
20年前,大连用一则广告诠释了这座城市的基调;
如今,除了人们记住的这座城市的名片外,大连还有一些值得一提的事情。
01
大连的“大”
大在海的“气质”
很多外人不知道大连能有多大。
当你看到辽东半岛的照片时,你会发现最南端的大连真的很大。 。再次。大的。
与其他“共享海岸线”的沿海城市不同,大连独占大陆和岛屿海岸线1906公里。
对于大多数北方城市,如秦皇岛、葫芦岛、烟台、威海等,如果向东北一百多公里处看去,尽头就能看到大连。
△大连位置图。图/公众号@真实风景
大连的海滩不多。大多怪石嶙峋,迎面大海。这也是大连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地方。
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大连“既不东北也不沿海”。
一度影响了大连日后的城市气质。换句话说,它创造了独特的性格特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连可以算是北方的“移民城市”。
清朝的东北地区常年封闭,陆路交通十分困难。
对于当时“游关东”的人来说,海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乘船或小船沿着海岸再到附近的支流,可以到达东北大部分地区。
许多来自对岸烟台、威海的人留在了大连。
胶辽普通话也被带到这里和北方。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蚝味”大连话就是从那时流传开来的。再次进化。
同时,北方移民的饮食习惯也受到大连的影响较大。在这里,外国人可以将家乡的味道与大连融合、适应。
大连人爱吃海参、海胆。甚至除了海鲜之外,比酸菜、杀猪菜等东北菜还要丰富、精致,风味也接近鲁菜。
02
大连的“大”
城市的“国际风范”
很多人到了大连,都会发现它和辽宁所有的城市都不一样。
这里远洋建筑随处可见,而且特别集中。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几乎所有风格的建筑。
等等,我大概知道你要说什么——但如果我回过头来仔细想一想,在当今时代,我们可以在这些建筑中理解一个城市发展的开始和气质的形成。
19世纪末,俄罗斯人看中了大连这个“风水宝地”。
旅顺港被命名为Порт-Артур(亚瑟港),北部的商港城市被命名为Дальний(达里尼),意思是“遥远的”。日俄战争后,日本占领此地,更名为大连,发音相近。 (だいれん,大连)。
说到这里,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有人说日本把大连命名为“大连”,也有人说这是当时满语流传下来的名字。但最终,人们不同意。
最终,大多数人的记忆只是大连这个名字的由来,并沿用至今。
当时,俄国人按照巴黎的城市布局和当时欧洲城市盛行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对大连市中心的中山广场(原名尼古拉耶夫广场)进行了改造——
放射线、对角线和建筑物围绕着中心广场。
已铺设10条大道,辐射全城,沿路修建的建筑多为洋楼。
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大连。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大连被当作殖民地,城市规划和周边建筑按照日本标准进行改造,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也可以说,那场战争对这座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在日本的策划下,大连变成了“另一个时代”:
从最初的马车时代,我们进入了电力和汽车时代。此时的大连已是世界著名的工业港口城市。
改革开放后,大多数日本企业来到大连投资建厂。还有日本人留在大连教书、开店、经商。
几年前,执导日本电影《情书》的岩井俊二来到大连,并选择大连作为电影《你好,知画》的拍摄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母亲是大连人。
几十年来,大连与日本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
△电影《你好,中国》拍摄地大连
03
大连的“大”
你常常意想不到的大事
大连的面积常常是出奇的“大”。
1984年,大连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从城市建设到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但让世界记住的却是这里的广场。
△2017年4月10日,大连保税区正式挂牌
令外人困惑的是,“广场”似乎并不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但大连却是个例外,因为其他地方的“广场”≠大连的“广场”。
大连的广场很多,而且很大。
那为什么大连有这么多广场,而且这么大呢?
好像没有解决办法?
以至于有人戏称,如果说大连是一座“因海而生”的城市,那么说它是一座“建在广场上”的城市更合适。
△友谊广场。在大连,也许拐角处就能遇见广场……
大连确实有很多广场,远远多于全国其他城市的广场——《大连的广场》一书共收集了大连的广场102个。
可谓“方城”。
这个数字不包括目前正在建设的广场。
大连人的日常习惯是“你知道哪里还有一个广场吗?”
首先就是前面提到的中山广场。
中山广场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位于大连市中心。
据说,广场周围的八座建筑是八国联军的“想象”而建:与当时西方世界的建筑相联系,导致了“八异合一”的建筑风格。
欧式、日式、俄式……穿插其中,也算得上是一种怪异。
随后前往星海广场。
星海广场是大连的标志性建筑,是必去之处——它是为纪念香港回归中国而建造的。
当时全国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庆祝活动,但大连选择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从高空俯瞰,星海广场就像一颗巨大的五芒星。
广场上红黄相间的大理石寓意“中国炎黄子孙”,周围有大型音乐喷泉。
南端是为纪念大连建市100周年而修建的城市雕塑——
一千个脚印,从北到南。
从1899年到1999年,每一个脚印都有真正的主人。
它就像一本平放在海岸上的一本打开的大书,给你一种领略历史的感觉。
星海广场建成后,一度成为影响“大连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这里有世界上第一支完整的女子骑警部队;
拥有118米长的“亚洲最长海底隧道”;
圣亚海洋世界首创“中国第三代水族馆”;
大连国际时尚节、啤酒节、马拉松、徒步大会也在星海广场周边举办,提升了大连城市在全国和世界的知名度。
△ 女子骑警队。图/公众号@Ruzhousecurity
在大连,广场不仅仅是简单的“广场”。
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意义,更何况还剩下近百个方格。就像重庆,人人都知道它是一座山城,却没有人知道它是一座“桥城”。
总之,大连的广场建设永远值得信赖。
04
大连的“大”
伟大的事情就是“向海而生”
俗话说,秤离不开它的重量。
大连的一切都离不开大海。
毕竟三面环海的城市,不可能不谈海。
海是一个特殊的词。离开海岸的海就是环绕世界的海洋。这是地球的又一次尝试。泡沫消失,波浪消失得无影无踪。
游泳在岸边的海水,并不是有规律地短暂地润湿大地和海滩,而是长时间地用力地拍打着岸边的潮水。
确实,形势所造的海洋,就是大连的根所在——
来过这里的人对这里的海有无数的好话——
“船暂时停在鸟巢前,阳光明媚,海面平坦。浩瀚的大海碧绿如黛,小岛排列着珊瑚。”
——郭沫若
无奈,尽管满腹诗意,却被美食家的一句“连海鲜都想爬上大连岸边”的话语给打败了。
离岸的好处是经常可以收获海鲜。禁渔后,大连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渔民忙碌而快乐,渔民们满眼都是新鲜的食物,比如飞蟹(梭子蟹)、虾爬虫(皮皮虾)、生蚝(牡蛎)、鲭鱼、黄花鱼、鲳鱼、鱿鱼、扇贝……
总之,大连人可以让你吃到任何你能叫得出名字的海鲜。
这是大连人作为大连人特有的骄傲。
来大连,你可能真的需要准备非布索坦(dddd
)。
因为大连的海那么深,大连人要你吃海鲜的情谊那么真——海鲜搭配生啤酒真是太棒了。
大连的海鲜尤其值得一吃。海鲜主要产自渤海内外海交汇处,这里海水温度较低,海鲜生长缓慢。海鲜在海底吃得很多,味道自然鲜美。
再加上海水的暗流,海鲜要游得更厉害,肉质也更紧实。
△连扇贝听了都鼓掌
大连人有点固执,对于特殊的海鲜一定有固定的做法。
比如大连海鲜的招牌——渤海湾大虾。
肉质肥美熟透,色泽诱人。深吸一口气,你会感受到大海的味道。据说,最美味的“油焖大虾”用的是大连的虾。
在大连,最好吃的虾是炸虾。
这是受鲁菜做法的影响——鲁菜善于运用“炒”的手法。虽然不像粤菜那样清淡,也不像上海菜那样红酱浓郁,但它可以清淡可口,也可以鲜美浓郁。
只需一盘虾,就可以看出大连人制作海鲜的功力,更不用说曾经是皇家御膳的红烧海参了。
无论以前还是现在,红烧海参都是当地餐馆的招牌菜。
照烧在食品界是一个令人困惑但实际上极其广泛的风味描述 - 它根据每种菜肴的调味料而有所不同。
大连的红烧海参必须先用葱油煮沸,然后用上好的酱油炒,糖色充分浸透海参的每一面。直到一根普通的海参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其余大部分都是蒸或煮的。
一般人们在烹调海鲜时都会加点盐来提味,但大连的做法是在水里煮,不加一滴盐。
或者也可以用来包饺子。海肠、海胆、鲭鱼、鲜鱿鱼……都可以用来做饺子馅。
为了筹备《舌尖上的中国》,陈晓庆两次来到小平岛的“日丰园”酒店。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吃一口最正宗的海肠饺子,“这辈子吃过最难忘的饺子”。
大连人的生活如潮水般来,如大海般去。
新中国成立后,大连借助这片大海,焕发着与以前不同的光彩。拥有三海八港,很快成为新兴的工业中心,承载着中国人民海洋梦的摇篮——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第一艘万吨级船舶、第一座海上钻井平台都诞生在大连。这座城市始终具有创新开放、锐意进取的力量。
05
大连的“大”
在这里流浪的日子
怎样形容一个大连人?橙橙想了很久。
最后我觉得《弹嘎我悠悠》还是挺适合的,既适合大连人,也适合大连的生活。
大连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跨越山海的地区,以船为车,以夹具为马,“挥舞”着自己的生活。
勇敢机智的海上生活造就了这座海滨城市今天的缓慢节奏和核心。
滨海路,素有“情人路”之称,一侧有山,一侧有海。
山与海之间,有世界上最长的木栈道,将山与海连接在一起,犹如山盟。
△图/微博@老牌伟哥
历史感浓厚的有轨电车,静静地、缓慢地穿过城市的各个角落。
走在路上,时常能听到特有的“叮”声,这是大连的城市闹钟,也是大连昨晚的摇篮曲。
大连人善于“引水建城”,这里有一座东方威尼斯水城。
运河两岸仿照威尼斯城建造了各种城堡和建筑。大连的海水流经其中。这就是大连的“平静的海”。
每年四月,大连的槐花、樱花竞相开放。在电车上小睡一会儿,凝望高尔基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和西式建筑,最后在滨海路上吹吹海风。
哦,还有一个小知识:大多数大连人不会骑自行车。
但我想他们相信生活中的“踏实”二字是可以用“一步一步”来衡量的。
在慢节奏的生活中,大连人依然有一股无法冷却的激情。
去劳动公园看全国最大的雕塑,和大连人一起踢一场足球,感受这座“全国最热爱运动的城市”——
足球是当地人最熟悉的这座城市的名片和荣耀。大连建城已有一百年,足球也有百年历史。
无数的冠军,讲述着中国足球“大连时代”的故事——
“八冠王”的荣耀,顶级联赛55场不败的战绩,占据国家队半壁江山的大连人,入选英格兰足球名人堂的“中国太阳”。
大连人的自信确实是有根有据、有迹可循的。
大连面积12574平方公里,相当于6个深圳、11个香港……
一篇文章或许不足以说清楚,但已经不再重要了。大连,一座自由随和的城市,一直充满朝气和活力。不仅大连人爱它,连大海也爱它。
国庆节快到了,留点时间去大连吧。散步,发呆,看海里的鱼,天上的海鸥,像当地人一样用脚丈量生命的意义。
·结尾·
【参考】
一、为什么“东北之窗”大连“很不东北”?作者的“真实风景”
2.大连:东北与胶东之间,作者《回声之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