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专业工作,需要基本知识和技能。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如何?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孩子的家庭教育在哪个阶段要特别关注?孩子和家长的关注点有何不同?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儿童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联合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介绍了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家庭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你是否了解孩子的需求
此次调查共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5个区县。超过11万名四年级学生、超过7万名八年级学生及其超过3万名班主任参与了调查。
本次调查发现,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以学习为中心”,认为家长最关心的是学业(79.9%)、身体健康(66.5%)、人身安全(52.2%)。 ),比例高于关注日常行为习惯(18.7%)、心理状况(11.1%)、兴趣爱好或特长(7.1%)。但八年级学生最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心理状况、身体健康,比例分别为60.3%、39.9%、38.4%。
报告显示,“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在学生心目中最重要的事情中位列第一。无论四年级学生还是八年级学生,在他们心目中,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温暖的家”。选择比例分别为39.3%和49.4%,远高于其他价值追求选项。
与四年级学生相比,八年级学生更加重视家庭,更意识到拥有一个温暖的家的重要性。从表面上看,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明显减少,渴望独立,与父母交流和相处的时间也更少。但事实上,家庭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专家建议:我国部分家长还存在“重智轻德”、“重身体轻心理”的现象。青春期学生的家长尤其需要调整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初中阶段,孩子们面临着更重的学习任务和更大的学习压力。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反过来又给孩子带来了心理“压力”。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特长,丰富他们的生活,学习之余放松身心;同时,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及时给予支持。为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2、言行是否一致,做自己
当学生被问及他们最尊敬的榜样时,研究发现“父母”名列前茅。小四年级学生最崇拜的榜样前三位是“父母”、“老师”和“科学家”,选择比例依次为25.8%、22.5%和14.2%;八年级中学生最崇拜的榜样前三名分别是“父母”、“影视歌手或体育明星”、“历史名人或文化名人”,分别有29.1%、14.6%和12.1%选择。这说明孩子普遍对父母抱有认可和尊重的积极态度,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超过20%的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表示,他们的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做出不良行为,包括不诚实、缺乏礼仪和不遵守公共规则。
虽然家长普遍最关心孩子的学习,但调查数据显示,他们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参与程度和关心程度并不成正比。数据显示,33.3%的四年级学生和48.3%的八年级学生表示,父母的学业参与度较低或较低。调查结果显示,亲子阅读频率越高,孩子在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量、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等方面表现越好。但相当一部分四年级、八年级的学生家庭还没有建立良好的亲子阅读关系。习惯。
专家建议:在小学,孩子更有可能对父母抱有积极的看法。进入青春期,由于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变得好动、爱争论、不能容忍自己看到的“缺点”。如果此时父母不能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孩子就很容易批评现实,与父母的要求讨价还价,甚至“顺从父母的要求”,家庭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调查发现,一些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做出不诚实、不遵守社会秩序等不良行为。家长一定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3、亲子沟通是否温馨、顺畅?
亲子沟通是建立和维持亲子关系、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家庭功能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身心发展、社会适应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报告显示,在亲子沟通方面,超过20%的学生认为家长的表现有待提高。 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年级学生表示“父母从来没有或几乎从来没有花时间和我说话”。 22.5%的四年级学生和21.2%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从不问问题”。在我的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
一些学生反映他们的父母不尊重他们。 13.3%的四年级学生和10.8%的八年级学生表示,“当我做错事时,父母总是批评我,不听解释”。 10.7%的四年级学生和8.2%的八年级学生表示“父母从不批评我”。 “父母从来不认真听我说话”,15.4%的四年级学生和9.9%的八年级学生表示“父母从来不认真听我说话”“总是在我说完之后打断我”,17.4%的四年级学生和14.4%的八年级学生报道称“当我与父母有不同意见时,我的父母从不允许我表达自己的观点”,19.3%的四年级学生和18.8%的八年级学生表示“当我的父母要求我做一些我不想做的事情时,他们从来不会耐心地向我解释原因。”
在日常家庭交流中,有学生反映父母没有教给他们“做人原则”“安全知识”“法律常识”“传统文化”。其中,相比于教导孩子“做人原则”、“安全知识”,家长与孩子关于“法律常识”、“传统文化”的交流较少。 9.2%的四年级学生和5.7%的八年级学生表示父母几乎不教孩子如何做一个好人,9.5%的四年级学生和11.8%的八年级学生表示父母几乎不教孩子安全知识, 25.2%的四年级学生和35.4%的八年级学生表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教孩子法律知识,30.2%的四年级学生和35.0%的八年级学生表示,他们的父母几乎从不教孩子传统文化。内容。法律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孩子的发展大有裨益。法律知识和传统文化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家长在日常家庭沟通中要适当加强这方面的内容。沟通,从而加深和加强孩子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专家建议:尊重孩子是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尊重孩子,就是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父母充分尊重孩子,孩子就会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诲,理解父母,向父母表达内心的想法。研究发现,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和幸福感;家长采用民主的教育方法还有助于促进孩子情感、个性和智力的发展。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和实施者。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决定了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需要进一步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充当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本报记者 金晓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