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2018腾讯WE大会即将召开,
这是我第一次亲自到现场探索君豪鸡冻!
今年会议仍将在北京北站剧场举行。
现场使用了角度超过240度的大型三边环形屏幕。
给观众带来最震撼的沉浸式体验,
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酷炫!
(是的,启勋君的数学是他的体育老师教的)
我们再回顾一下今年的主题。非常烧脑。
虫洞、时间旅行、端粒、医疗+AI……
预计又会有一波脑细胞死亡!
废话不多说,我们先来敲黑板,先get一下这些知识点
01
会议现场
今年的发布会依然在北京北站剧场举行,超240度视角的三边环形屏幕将为观众带来最震撼的沉浸式体验。
舞台设计概念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舞台设计别具一格。左右两扇上下门的对称设置,与今年会议主题“雅努斯之门”的意义不谋而合:一侧代表过去,另一侧象征未来。希望嘉宾能带我们穿越过去与现在,连接过去与未来。
02
开场视频
今年,会议邀请了欧洲最大的视觉效果和动画工作室Framestore为会议制作了开幕视频。 Framestore在电影特效方面有着辉煌的履历,曾参与制作《地心引力》、《银翼杀手2049》、《奇异博士》、《复仇者联盟》、《哈利波特》、《火星救援》等好莱坞电影,并参与了整个2018年平昌冬奥会和2017年冬残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的现场视觉效果荣获三项“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本次WE大会的开场视频也是Framestore在中国的首秀。相信开场3分钟一定会给观众带来最震撼的奇幻视觉体验。别眨眼!
开场视频摘录
03
重要客人
基普·索恩正在现场仔细地进行最终内容修改
丽莎兰德尔
马克·麦考林
乔尔·达德利
菲利普·坎贝尔
网络大维
最令人期待的活动当然是今年的演讲嘉宾。大咖云集,只为给您带来最优质的分享内容。虫洞?额外维度?即使您对此了解不多,也不必担心。与霍金连续两次打赌获胜的基普·索恩教授和客串《生活大爆炸》的美女科学家丽莎·兰德尔教授将带你一探究竟。在太空探索方面,欧洲航天局科学与探索高级顾问马克·麦考林教授也会为我们带来哈勃和韦伯太空望远镜的故事,这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绝对是福利。中国大脑计划负责人蒲慕明教授、实现人工创造生命的秦中军教授、利用大数据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可能病因的乔尔·达德利博士将给我们带来哪些令人兴奋的见解?敬请关注!
此外,腾讯首席探索官大伟还将在演讲中向我们公布腾讯在AI领域的一些最新应用成果。 Philip Campbell教授作为腾讯老合作伙伴Springer Nature的主编,也将与腾讯一起向大家宣布一个重磅消息。
04
烧脑知识点
除了精彩剧透之外,今天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给大家先睹为快。今年会议最重要的八个“知识点”是(敲黑板):
01 虫洞
“虫洞”是理论上可以连接两个不同时间和空间的隧道。它的名字来源于苹果公司的虫洞。想象一下,我们是一只蚂蚁,苹果的表面就是我们的宇宙。如果你想从苹果的顶部到达底部,通过虫洞旅行显然比从苹果表面旅行要近得多——宇宙中的“虫洞”就是这样一条捷径,可以让你从A点到原本遥不可及的B点。点(下图)。
“哎,等一下!那我们不能用它来星际旅行吗?” WE小小姐的星星眼一亮,物理学家们却摇头说道,emmm……虫洞并不是静止的。死亡的时间非常非常短,短得连光都无法穿过,何况是我这么大的人(摊开双手)。但WE小姑娘依然不死心,趁着大神Kip Thorne来WE大会请他想办法。
索恩想了想,最后说道:如果虫洞里有足够多的“奇异物质”,或许就有可能保持它的连通和开放,让一些物质通过。不过,这样的虫洞恐怕无法自然产生,只能寄希望于某些超级发达的外星文明来创造……那么什么是奇异物质呢?为什么人类科技无法创造出这样一个可穿越的虫洞? WE小姐的小板凳已经准备好了,等待索恩详细讲解~
02时间旅行
上面提到的虫洞理论上不仅可以用来穿越星际,还可以用来进行时空旅行!索恩说,无论从哪个参考系来看,这种用广义相对论的经典方法创建的虫洞都会严重扭曲时间。
为了给我们演示,当天索恩把一个虫洞入口留在家里,而他的妻子则从另一个入口进入太空,乘坐飞船旅行。整个过程中,他们的手都是从虫洞中穿过的。互相拥抱(表达爱意)。出发12小时后妻子回来了,但人间已经过去10年了。年长10岁的索恩从妻子的洞里往外看,发现妻子握着另一个人的手——比他小10岁的自己。他嫉妒得从洞里爬了出来,和年轻时的自己打了一架——咳咳,WE小姐一不小心闹了太多戏。然而,真的有可能利用虫洞进行时光倒流吗?
索恩的好朋友霍金明确表示反对:在量子引力定律下,虫洞会在成为时间机器之前10-55秒因真空涨落光束而爆炸。哎,WE小小姐还能回去看看中奖号码吗?距离与霍金的争论已经过去了20多年。索恩的想法改变了吗?看来我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全靠这次WE大会了(错)!
03额外维度
上下、左右、前后就是我们熟悉的三维空间。与时间一起,它们可以正确地描述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然而,数学家西奥多·卡鲁扎 (Theodor Kaluza) 在 1919 年提出了在广义相对论的四维时空上添加第五维的想法。这个“额外维度”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什么以及它在哪里?物理学家奥斯卡·克莱因贡献了一个绝妙的想法——多余的维度将被卷曲成一个小圆圈(术语是“紧化”,如下图),但它太小了(比原子小很多数量级),阻碍了我们观察直接它。
后来,富有想象力的弦理论提出,应该至少有六个额外维度。其中,Lisa Randall和Raman Sundrum于1999年提出的“膜”理论尤为引人注目(下图)。
他们认为我们的宇宙可能嵌入在一个更大的五维空间——超级宇宙中。这个超级宇宙中有无数个宇宙,每个宇宙都是一个独立的四维气泡。哇!你是否觉得自己的想象力不够?那就让Lisa Randall亲自带你遨游高维空间吧!
04暗物质
你相信吗,人类科技发展到今天,宇宙中的物质只被探索到了可怜的5%,剩下的95%还处于未知的黑暗之中。其中,“暗物质”占比近27%。它们既不发光也不发射电磁波。它们与普通物质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可以从地球的一端“嗖嗖”地移动到另一端。现在!现在!数十亿个暗物质粒子正在穿过你的身体,但你感觉不到。像鬼一样?许多科学家认为,虽然暗物质的存在无法完全证明,但如果没有它,整个银河系和太阳系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丽莎·兰德尔甚至认为暗物质与恐龙的灭绝有关。啊?这是怎么回事? WE小姐姐已经迫不及待Lisa女神的演讲开始了(星星眼)~
暗物质比例的变化(来源:NASA)
05 端粒
最近每天加班的WE小姐感觉自己有点老了,哭了……一位高材生的同事告诉我,这可能和细胞的“端粒”有关。端粒就像染色体两端的“帽子”(下图),可以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控制细胞分裂的周期。随着细胞不断分裂,端粒的长度变得越来越短。当时间太短时,细胞会发出吱吱声而死亡。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除了衰老之外,端粒还与基因突变和肿瘤形成有关。然而,人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92条端粒,研究起来非常麻烦——中国科学院秦忠军教授摆摆手说:“我们先从人工单染色体酿酒酵母开始吧!”他们是世界第一。将天然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融合为一条,端粒数量从32条减少到2条,这个超高难度又性感的手术到底是如何完成的?它对癌症和衰老研究有什么好处? WE发布会现场,大家一定要认真听哦~
06 全脑细观神经连接图
在人脑的“三磅宇宙”中,有数百亿个神经细胞通过1015个突触连接相互通信。研究他们的运作可能是历史上信息最丰富的项目(很难统计)。过去几十年来,脑科学在宏观和微观尺度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人们对介于两者之间的“中观”尺度以及那里可能隐藏的大脑的奥秘知之甚少。
从左到右: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的大脑
中国科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领导的“全脑细观神经连接图谱”项目是对大脑细观尺度的综合研究。它将在纳米和微米水平上研究神经元细胞的类型和活动,不仅可以反映整个大脑的情况,还可以反映神经元的精细结构甚至神经连接。例如,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看到大脑,在森林中,还可以看到树木,甚至树叶。只有了解了大脑的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大脑的功能,这是揭示大脑如何工作的关键!目前,这个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大型工程刚刚启动。其内容和目标是什么?去年底,中国科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克隆猕猴。这将如何帮助绘制整个大脑的图谱?对大脑的深入研究会给当前热门的人工智能研究带来哪些影响?期待蒲慕明先生在WE大会上的进一步宣布~
07太空望远镜
由于地球大气层会干扰很多波段的天文观测,所以我们干脆将望远镜送入了太空。 1990年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确实比地面望远镜更强大:它的图像不受大气湍流的干扰,没有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还可以观测到臭氧层吸收的紫外线。人类终于拥有了清晰锐利的“太空之眼”。
哈勃望远镜(来源:NASA)
哈勃帮助我们看到了3000多颗系外行星,绘制了宇宙中暗物质的3D分布图,验证了宇宙膨胀理论,并为黑洞之谜带来了新的启示。原计划工作15年,现已超龄28年。 “老人”上个月出了点问题,不过前几天就修好了。感觉它还能再战几年,等待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接手。与哈勃相比,昂贵的韦伯有哪些优势?作为史上最强大的太空望远镜,韦伯将为人类带回哪些惊人的画面?参与过这两个重要项目的Mark McCaughrean将在WE会议上给大家精彩讲解——注意!前方高能! Mark带来的深空照片一定会让你尖叫!
08人工智能+医疗
说起阿尔茨海默病,WE小姐姐很想感叹。这种病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如何治疗呢?几代科学家努力了100多年,仍然无法理解。不过,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转折点。今年6月,Joel Dudley团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现了阿尔茨海默病与两种常见病毒感染之间的联系,这可能为屡次失败的药物研发带来新的希望。此前,他们还建立了DeepPatient深度学习网络,实现基于大数据的肝癌预测、精神分裂症诊断等。看来AI真的很能干啊!
我们鹅厂近年来在“AI+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例如,“腾讯觅影”利用AI分析医学图像,协助医生筛查食道癌、肺结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直肠肿瘤等。 、乳腺癌等疾病,一次内镜不到4秒即可筛查,早期食管癌检出率高达90%~此外,还有很棒的帕金森病运动功能智能评估系统,短时间内即可筛查,3分钟即可完成评估,协助医生诊断速度加快10倍!未来还将有更多“AI+医疗”应用落地。让我们一起期待WE小姐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