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整体来看,美好生活可以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居住环境三个方面来创造。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美好生活来自奋斗。对于一个国家和执政党来说,斗争是实现一切庄严承诺和美好愿望的基础;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奋斗是实现小康家庭幸福的动力源泉。只有奋斗,才有未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一当选党的总书记,就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执政方略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谈到“美好生活”,特别是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判断当前主要矛盾的唯一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此相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坚持不懈解决的主要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呢?显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期望,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期望和向往将不断改变。但从人的整体来看,美好生活可以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居住环境三个方面来创造。
从物质角度看,美好生活就是物质生活富裕
物质富裕是人们“美好生活”的首要内涵;物质匮乏意味着生活不可能美好。美好的生活,首先是物质富裕,衣食住行无忧。
在旧社会,我国人民长期处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温饱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因此,“丰衣足食”一度成为人们生活的最高理想。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到2000年底使人民群众解决温饱问题,过上“小康”生活。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从2000年开始,我国进入了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仍然把改善人民物质生活作为首要任务。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即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完善,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更加美好。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然后我们再奋斗三年。十年后,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届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领先的国家。影响力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过上更加幸福健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中,物质文明的目标始终是第一位的。
为了让人民普遍过上更好的生活,必须建立广泛、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越充足,越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确保子女有学、有学、有劳、有病、有病、有病、有住房、有扶弱。 ,让人们免除后顾之忧,这是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
当然,美好的生活是所有人的美好生活。只要有一个人生活在贫困中,就不能说已经过上了好日子。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党带领人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实施了各项惠民举措,缩小了贫富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并将继续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从精神层面来说,美好的生活意味着丰富的精神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期待和追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仅仅物质生活富裕并不是美好的生活。
当前,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是越来越期待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人们的需求层次逐渐提高,从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转向精神文化需求;从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到产生服务社会的精神需求。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渴望日益体现为对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比如,在旅游方面,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体验式”消费;在娱乐方面,人们对娱乐内容和方式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在教育方面,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疫情越严重,重点学校一席难求,出国留学人数创历史新高。在健康方面,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
精神生活的需求不仅是生活内容和目标的改变,更是人们文化品位的提高。丰富的精神生活是对物质生活的超越。因此,创造美好生活,需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网络文化生活,创造更好的旅游条件,让人民群众友好交往,增进团结友谊。 。
从环境角度看,美好生活意味着美丽、安全、公正的环境。
新时代人们的美好生活,不仅需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更需要优美的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是对人民群众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诉求所需的最暖心的回应。
优美的环境是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福气。金银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才是人们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条件。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纠纷频发、社会秩序混乱的地方,人们还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相反,如果让人们呼吸新鲜的空气,喝干净的水,生活在美丽、安静的自然环境中,就能陶冶情操,生活得自由、快乐、舒适。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产和人民的生活环境。我们要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社会保障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环境安全稳定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它关系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我国人口众多,资源需求量大,贫富差距较大。一些因心理失衡引发的极端行为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极端暴力恐怖事件多次发生。因此,要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风险经济犯罪和突出治安问题,着力提高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发展。公安。构建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实现人员素质、设施保障、技术应用统筹协调,把安全视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安全感。幸福。
社会正义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尺度。公平正义本质上属于社会道德范畴。它是衡量社会制度、制度和重要活动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社会条件下,社会不公往往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公平正义的程度越高,社会和谐的程度就越高。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除了缩小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维护经济基本公平外,还必须在法律、制度、政策等方面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确保人民享有相对平等的教育、医疗、福利、就业、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法律保护等权利。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美好生活来自奋斗。对于一个国家和执政党来说,斗争是实现一切庄严承诺和美好愿望的基础;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奋斗是实现小康家庭幸福的动力源泉。只有奋斗,才有未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始终不断创新、自强不息。他们开发建设了祖国辽阔美丽的河山,开辟了大海,开垦了土地。辽阔丰饶的粮田,孕育了丰沛的农作物,驯服了数百条不羁的河流,克服了无数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村庄,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今天,中国人民所拥有的一切,都浸透着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汗水,蕴含着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都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7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