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BA 3x3 篮球公开赛全国总决赛男子决赛。龚明阳 摄
十一月,秋风渐起,天气转凉,但东莞的篮球比赛却依然火热。
不久前,FIBA OPEN 3X3全国总决赛在核心商务区东实C公园中心广场举行。场内座无虚席,连立交桥上也挤满了观众。与此同时,在各个镇街,“观澜村BA”、“厂BA”、镇街公务员篮球联赛的战鼓也纷纷敲响。
从春季的东莞城市联赛,到夏季的各级“村BA”,再到秋冬的校园、企业、公务员联赛……全年比赛火热进行,使得篮球运动编排东莞乡镇“年鉴”。很多人“打球就过年了”。
几十年来,篮球已经超越了运动本身,已经深深植根于东莞人的基因中,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液中。在这座诞生了CBA“十一冠王”广东宏远队的国家篮球名城里,篮球精神、公民作风和城市气质始终相互滋养、相互促进。
采访与写作:南方日报见习记者王颖、张帆
策划:金彦明
协调员:龚明阳
各级民间联盟覆盖全市
在东莞,篮球比赛一年四季都有,花也比较多。
2003年,原东莞市体育局开始举办东莞市篮球锦标赛(后更名为东莞市篮球联赛,以下简称“城市联赛”)。这项民间比赛被称为东莞的“草根CBA”,首届要求各乡镇街道都参加。此后20多年来,城市联赛从未间断,每年春季总是准时进行。
今年3月,第22届市联赛C组揭幕战打响。此后的两个月里,已经进行了200多场比赛。其中,3月25日至4月2日C级比赛56场; 4月11日至4月28日有87场A级比赛; 5月13日至24日,B级比赛共64场。
每场主场比赛,球迷都会穿着助威服,手持助威棒,为所在城镇、街道的代表队加油。即使不在家,各个城镇街道也会组织观众开车前往客场观看比赛,大声喊出和在家一样的欢呼声。势头。
打完城市联赛,时间已经到了炎热的夏季,一些乡镇街道的镇级联赛(“村BA”)也开始提上日程。这不仅活跃了镇内的篮球氛围,还为各市级联赛选拔人才、培养球队。
7月22日,东城街道社区联赛拉开帷幕,19个社区派队参加。经过一个月的角逐,桑园社区在“袁家之战”中对阵温堂社区,夺得冠军; 8月上旬和下旬,寮步镇第26届篮球联赛将分别决出B级、C级冠军; 8月19日,南城街道篮球联赛A组结束。周溪社区以全胜战绩成功卫冕,成为南城“第14届冠军”……
去年以来,为了整合各镇、街道的“村BA”比赛,东莞聚集了各镇、街道联赛的村(社区)级冠军球队参加“东莞篮球村BA”。今年10月,第二届“万兰村BA”如期而至。 32个村(社区)队齐聚一堂,40天打了69场比赛。
最终,大浪石峡队卫冕,世杰思佳、虎门新湾、南城周溪分别排名第二、第三、第四。近日,大浪石峡队代表东莞队参加2024年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系列万村篮球邀请赛广东省总决赛。
从村级、镇级到市级,东莞民间团已覆盖全市,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比赛内容循序渐进,涉及领域广泛。甚至还有适合所有年龄段和各行各业的独家活动。
10月20日,立讯精密击败建辉纸业,首次夺得企业篮球联赛(“工厂BA”)冠军奖杯。 11月5日,在中学生篮球比赛(高中组)决赛中,光明中学击败昌平中学夺得冠军。早在10月,光明女篮也曾高居高中组榜首。 11月6日,首次升入甲级联赛的恒力队夺得第十三届镇街公务员联赛冠军。
东莞篮协名誉主席方为民经常说:“从幼儿园的孩子到退休的‘老’朋友,只要想打篮球,就有比赛。”每天有活动,每周都有比赛,每月都有竞技场。这种盛况一直延续至今。这些事件正好串联起东莞人的一整年。
篮球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我一直在打篮球,自然是出于热爱。要说东莞人与篮球的深厚渊源,还得从上世纪说起。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东莞就掀起了“篮球热”,几乎村村都有篮球场。这是因为篮球运动占地面积小,适合河田相交的东莞。为了“渡江过海”,练习拳击、舞狮、赛船、举重等各种体能运动并不困难。可以说,东莞的民间体育氛围一直很浓厚。
当时,东莞的华清队是东莞的著名球队。每当中国青年队比赛时,每个场地都爆满。许多人爬树、坐在墙上观看比赛。有的年轻人步行数十公里来到广州观看比赛。
1956年,东莞县体育委员会成立,组建东莞县男子篮球队,以华清队为球队参加比赛。在此期间,工人文化宫每周六、周日晚上都会组织篮球比赛,各工厂也组建了篮球队。
1982年,东莞县篮球协会成立,恢复全县乡(公社)篮球锦标赛。那年有173场比赛。今年,东莞还承办了广东省第二届农民篮球赛。
1984年、1988年,常平农民篮球队夺得首届全国农民“丰收杯”冠军和季军,点燃了东莞篮球的火焰。每到春节前后,灯火通明的球场上张灯结彩,装饰得五光十色,春节篮球赛场上人头攒动。
当时的东莞正在变革的浪潮中转型、崛起。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涌入东莞城镇乡村,直接促进了农村篮球队的壮大,春节篮球赛升级为春节篮球联赛。如今,大朗、寮步、中堂等乡镇仍保留着春节打“村巴”的传统。
东莞篮球也拥抱改革开放潮流,敢为人先。 1986年,全国第一座乡镇级多功能体育馆昌平体育馆落成。东莞篮球联赛以乡镇、街道组队进行比赛并设置升降级的方式,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凭借深厚的篮球底蕴,东莞在2004年第二批“国家篮球城市”中名列第一。
此后20多年来,东莞一直在用城市的力量构建和维护篮球发展的生态系统。政府与民间联手,共同投入资源建设篮球场馆、培养各级各类体育人才、举办一系列品牌赛事。
2022年起,东莞将在全国创新举办以篮球之城为主题的文化节,让篮球成为标志性的城市文化符号,持续擦亮“国家篮球之城”名片。
目前,东莞市登记注册的篮球场地有6000多个,500多个村(居)委会建有1个以上标准篮球场,篮球馆有100多个。
这些篮球场不仅在家门口,而且就在商业区。 2023年,东莞将联动社会力量,与抗撕品牌共建篮球新共享空间,引入潮流街头篮球,希望赛事永不停歇。
连城市地标都被东莞打造成篮球瑰宝。或许,篮球对于东莞人的意义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图腾,完全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让东莞这座城市始终充满活力。
业余赛事以专业水平进行
爱的力量是强大的。东莞人正在将私人业余赛事提升到专业水平。
2015年起,东莞对联赛球员实行注册管理,建立城市联赛球员数据库,为联赛提供保障。目前,玩家池有近1300人。
经过市联赛多年论证,东莞市乡镇两级篮球比赛已按职业比赛制度设立。在一些乡镇、街道,甚至村委会,也分为甲、乙、丙三类。
近年来,各镇、街道相继成立了镇级篮球协会。寮步镇已经有一个村级篮球协会。
中国篮协副主席、广东篮协主席刘克军曾称赞,即使是草根篮球联赛,东莞也会把它组织到专业水平。 “按照CBA比赛规定,东莞每年的常规比赛场次也差不多。数以千计的游戏。”
高水平的比赛造就高水平的队伍。 2015年,广东举办首届省篮球联赛,统一民间比赛,大规模开展地区联赛。省联赛举办以来,云集各镇街“球王”的东莞队连续十年夺得省冠军,败绩屈指可数。这就是东莞民间篮球通过城市联赛磨练出来的统治力。
在去年的全国和美乡村篮球比赛(“村BA”全国总决赛)中,东莞大朗队获得亚军。今年9月,中堂队和大浪队代表东莞参加大地六彩·2024全国“村BA”广东省赛决赛,分别获得第三名和第三名。
另一方面,东莞的草根球员也利用各级各类联赛走向更大的舞台。
当年,东莞麻涌队(黄文伟、曾炳强、肖海亮)以平均身高1.8米击败其他由CBA职业球员组成的代表队,夺得第十三届全运会三人篮球冠军,后来代表中国。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夺得三人篮球冠军,是前所未有的草根奇迹。
肖海亮在城市联赛中练就了较强的突破技术和投篮能力。曾炳强、黄文伟作为东莞四中男篮队员,在校园联赛中积累了经验。
2018年,东莞大朗的中国毛织村队代表中国参加2018年FIBA 3X3 U18亚洲杯并获得银牌。球队的陆建豪、周泽源、刘康能、丁国伟等“00后”球员从中学起就参加过城市联赛。
在不久前结束的FIBA OPEN 3X3全国总决赛中,肖海亮再次联手冠军队友黄文伟,代表广东建机队夺得男子冠军。在这场高规格的三人篮球比赛中,我们再次见证了东莞篮球的民间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