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1)自由落体运动定律; (2); ks5u (3)优点:使用的仪器简单;测量方法方便;计算很简单。缺点:测量方法粗糙,误差较大;石头的去向不确定,空气阻力会造成一定的误差;不考虑声音传播所需的时间。 (只写一种) 8. 借助运动传感器,可以用计算机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如图所示,传感器系统由两个小盒子A和B组成。盒子A装有红外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它安装在被测物体上。每隔0.3s可同时发射一个红外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 B盒装有红外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B盒接收到红外脉冲时开始计时(忽略红外线时间的传播时间),接收到超声波时到一定测量时停止计时脉冲,B盒连续记录两个超声波脉冲所需时间分别为0.15s和0.155s。可以看出,物体A正在(选择“较近”或“较远”)方块B移动。物体以m/s的速度运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m/s)。参考答案:很远,5.7【测试点】探索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根据题意,B框记录连续两个超声波脉冲所需的时间为0.15s,分别为0.155s。时间变长,所以盒子A的运动方向远离盒子B,因为s=vt可以用来求两次位移的差。时间为t=t2t1=0.3s,物体的速度为v=,所以我们可以求解。 【答】解:根据题意,得: B 框记录连续两个超声波脉冲到达所需时间分别为 0.15s 和 0.155s。时间变得更长。由s=vt可知,s变大,所以盒子A的运动方向远离盒子B;根据运动学公式s=vt,可得s1=vt1=3400.15=51m,s2=vt2=3400155=52.7m。从v=,我们得到v=5.7m/s,所以答案是:远离,5.79。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数字实验系统,探索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角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首先让一个重物在一个相对光滑的平面上做半径r为0.08m的圆周运动。数字实验系统获得了多组向心力F和相应的角速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F的关系图。如图中的B线所示,当兴趣组的学生猜测r是常数时,F可能与2成正比。你认为可以通过进一步转换并制作关系图来确定他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做同样重量的圆周运动的半径r,然后分别调整为0.04m和0.12m,又得到两张F图像,如图中A线和C线所示。经过对三张图的比较、分析和讨论,他们在某个时间得出了Fr的结论。你认为他们的依据是通过上述实验吗?他们得出结论,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向心力F与角速度和半径r有关。数学关系为F=k2r,其中比例系数k的单位为参考答案:F和2;取同一个,A、B、C图中对应的向心力之比约为3:2:1,其对应的半径之比也相同。 kg 【测试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向心力 【解析】如果F与2成正比,则F2图像是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可以直观地判断。当探索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角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时,应该应用控制。变法,首先保证圆周运动半径不变,探索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然后改变半径继续探索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最后,可得到向心力、角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为 F=k2r 表达式,结合各个量的单位来分析 k 的单位 【答案】解: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学生对小组猜测F与2成正比。他们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变换,画出F和2之间的关系图来判断他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如果猜测正确的话,F和2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确定F2后,他们将重物圆周运动的半径r分别调整为0.04m和0.12m。 ,得到两张F图像。若任意一条相同,则A、B、C这三条曲线对应的向心力之比均约为3:2:1,且其对应的半径之比也相同。如果该比率为真,则意味着向心力与物体相互作用。圆周运动的半径与表达式 F=k2r 成正比。 F和r的单位分别为N、rad/s、m,且v=r: 1m/s=1 (rad/s)?m,由F=ma, 1N=1kg?m/s2,则得得到:1N=k(1rad/s)21m=k?m/s2;那么k的单位是kg,所以答案是:F和2;若相同,则A、B、C三条曲线对应的向心力之比均约为3:2:1,其对应的半径之比均为相同的kg10。如图所示,四个公共点力F1、F2、F3、F4可以用正六边形的两条相邻边和与其顶点相同的两条对角线来表示,且F1=8.0N,则F1的合力F2和F3之间的力为_N,F2和F3之间的合力为_N。
参考答案:11.(4分)质量为m的物体沿着半径为R的圆凹轨道滑动。如图所示,通过最低点的速度为v。物体与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因数为,则其在最低点受到的摩擦力为_。参考答案: 12、如图所示,一个小女孩加速滑下滑梯(摩擦阻力不可忽略)。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动能将是,重力势能将是,机械能将是。 (填写“增加”、“不变”或“减少”) 参考答案: 13.(4分) 运动员将一个水平速度为8m/s的足球向相反方向踢去。回踢后球的速度为12m/s。 s,则此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变化为 。如果球与脚的相互作用时间约为0.1秒,则此过程中球的平均加速度为 。参考答案:20、200 3.简答题:本题有2题,每题11分,共22分 14.(6分)为了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以O点为坐标原点,x轴沿东西方向为正东; y轴沿南北方向,正方向为北。图中A点的坐标怎么表示?它的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A点横坐标为x2m,纵坐标为y3m,也就是说A点在坐标原点以东2m,以北3m处。 15、(6分)将一根细绳的中点系在铝锅盖中央的圆扣上,然后将两侧的绳子并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绕在圆扣上数圈。 ,然后分别从左右两侧引出绳子两端,将锅盖放在水平的桌子上,使圆形按钮与桌子接触,然后将少量的水倒入锅盖中。
然后用双手拉动绳子的两端(或两人拉动绳子的一端)来转动锅盖,观察发生什么情况,并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参考答案:随着旋转的加快,锅盖上的水从锅盖的圆周边缘飞出,洒在桌子上。从泼水痕迹可以看出,水滴是沿着锅盖圆周上各点的切线方向。飞出去了因为水滴是作曲线运动的,所以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圆)该点的切线方向。 4、计算题:本题共3题,共47分。 16.某辆公共汽车运行非常规律。它从静止开始并均匀加速。当达到该速度后,它就会以匀速运动。进站前开始匀速减速制动。刚到车站就停下来。巴士在每个站点停靠。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跑到下一站。众所周知,公交车在加速和制动时的加速度是移动的。据了解,电动汽车的速度恒定,行驶路线和方向与公交车完全相同。不考虑其他交通状况的影响,试求:(1)公交车从车站出发到下一站需要多长时间?时间 t 是几点? (2)如果从下一站开始计数,当公交车刚到达第n站时,电动车也同时到达该站。 n是什么?参考答案: 17、如图所示的传动装置中,两个轮子B、C固定不动,绕同一旋转轴旋转。
轮 A 和 B 由皮带驱动。三个轮子的半径关系为rA=rC=2rB。若皮带不打滑,求A、B、C轮边缘a、b、c点的角速度与线速度之比。比例参考答案:vavbvc=112 -4分abc=122 -18。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A处,A、B之间的距离L=20m。 t0=2s后,用水平方向30N的外力将物体拉至B位置。 (已知cos37=0.8,sin37=0.6,取g=10m/s2)求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用30N和水平方向37%的力斜向下推动物体,使物体从A点开始从静止运动到B点,求物体的运动时间。参考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