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扎实推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组织举办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从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间,渭南体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育的发展给社会各领域带来了许多微妙的变化。城市活力倍增,社会广泛赞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体育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漂亮的新名片。载誉归来,从零开始,体育振兴、全民共享,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展现新气象、新成就,渭南体育不断凝聚前进新力量。
渭南日报记者 刘丽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体育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位置,谋划推动体育改革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我国体育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十年来,渭南市主动作为,积极落实中央省对体育发展的部署,在我市体育发展史上谱写了赶超的精彩篇章。
十年来,渭南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制度规范日益完善。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意见》、《渭南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渭南市“十四五”体育规划》发展规划》、《渭南市全民健身发展规划》《渭南市体育消费试点工作方案》《渭南市全民健身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关于加快体育发展 《关于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渭南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渭南市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关于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体教融合模式持续推进足球运动发展》《改革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足球运动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全市体育产业发展。
近十年来,渭南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转变职能,实行“管办分离”,将全民健身活动、公益培训、健身指导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全市社会体育组织数量由100多个增加到29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由3800人增加到2.4万人;健身站数量从近200个增加到3800多个;国家体质监测中心从无到有,目前已建成11个;全市6县被评为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每年举办体育拜年、全民健身日系列展览、“全民健身进社区”等群众性活动100余场。天天有活动,每周有比赛,县域特色。
近十年来,渭南体育场馆建设步伐加快,体育设施焕然一新。我们将坚持夯实基础、夯实发展基础,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建成集高标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为一体的市级体育中心。澄城、蒲城、河阳、富平、临渭、大理、华阴等县区公共体育场馆已完成升级改造。全省率先实现乡镇社区、行政村体育综合效益工程。覆盖建成渭河生态体育公园、南苑自行车运动公园等26个体育公园;建成健身步道、自行车道1422公里;建成三大体育场馆286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3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公共体育场馆实现了常态化向社会开放,充分体现了“由人民建设、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十年来,渭南竞技体育基础不断夯实,在各项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坚持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定期举办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套路、足球、跆拳道、游泳等全市少儿田径运动会、中学生篮球赛和市青少年年度比赛,大力开展“体育进校园”活动,创建命名市级传统体育学校45所。全力加强全市体校主体阵地建设,建立了从小学到初中到职业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制教育体系。参加训练的运动员人数由280人增加到800多人,全省注册运动员总数达到2200多人,成功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省政府召开渭南市“体教融合”工作现场推进会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刘鹏、副省长方光华等领导莅临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2018年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金牌数排名第三,总积分排名第四,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方。 2019年全国二青团取得4枚金牌、4枚银牌、7枚铜牌的成绩。 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取得6金8银7铜,第4至第8名10人的优异成绩,为陕西代表团成绩提升做出了贡献。
十年来,渭南体育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亮点不断涌现。坚持“体育+”和“+体育”双轮驱动,推动“体育、旅游、文化、商贸、农业”融合发展。与国家体育总局体科学研究所合作编制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举办高峰论坛,邀请行业资深专家提供咨询并进行现场考察。整合各方资源,突出区域特色,结合实际建设庐阳湖航空运动体验基地、华山登山攀岩基地、黄河沙园体育公园等重点项目。在全省率先组建市级体育产业公司,打造西部最大的体育产业。足球草坪基地。支持相关企业组建信达男篮、天泽女篮,填补陕西职业篮球空白。先后获批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体育休闲特色小镇、国家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 2021年,全市体育产业经营单位达到4970个,人均体育消费1479元,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69亿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十年来,渭南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国内赛事活动,赢得各方赞誉。连续多年举办“丝路”国际足球、马拉松、自行车、龙舟、攀岩、轮滑等一系列赛事,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先后承办了全国举重、游泳、体操、羽毛球、射箭、竞走、跆拳道和第十三届全运会青少年田径比赛、青少年男篮附加赛、青少年女篮比赛等高水平赛事。中甲期间,在全国率先开通“球迷专列”,被评为“优秀赛区”、“最佳人气赛区”;作为主场,多次举办NBL全国男篮联赛、WCBA中国女篮联赛等职业赛事。 2021年,圆满完成第十四届全运会和残奥会8个大项、1048个比赛项目的承办任务。是除西安以外项目最多的城市。篮协等纷纷发来感谢信,对渭南赛区的精心服务、精心组织、精准保障给予高度评价。
十年来,渭南体育人艰苦奋斗,体育作风热情、活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体育系统干部职工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勇于担当,开拓进取,踏石抓铁痕留印的不屈意志。凭借敢为人先、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步,实现了体育产业新跨越,树立了体育人新形象,增强了全民幸福感。群众。体育已成为改善民生的新起点、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文明城市的新名片。
十年来,渭南体育奋起直追、跨越式发展,得到了各级各方的高度认可。星光不辜负在路上的人,河流眷顾努力的人。近年来,渭南市体育局连续被评为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人大问询考核先进单位、人民满意“双十佳”单位。曾荣获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1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3次。 2019年荣获陕西省第五届“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2021年荣获“全省干部创业好班子”,2022年荣获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各级,第十三、十四届全运会,全市共有14个单位、16个个人获奖全国群众体育先进表彰。
盛世不负,未来可期。渭南体育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坚持诚信与创新并重,再接再厉,不断奋斗,努力开创渭南体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我们将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为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7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