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知识问答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详解与实施指南

    行业标准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31-2003

    批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

    实施日期:2003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

    公告

    144号

    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发布行业标准《体育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现已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31-2003,自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0.8条、第4.1.11条、第4.2.4条、第5.7条。 4条为强制性规定,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体育总局2003年5月3日

    前言

    标准编制组根据建设部(83)成科字224号文件要求,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并广泛征求意见。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一般原则; 2. 术语; 3、基础及总体规划; 4、建筑设计总则; 5、体育场; 6. 体育馆; 7、游泳设施; 8、防火设计; 9、声学设计; 10、施工设备。

    本规范的强制性条款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解释,具体技术内容由主编负责解释。本规范主编: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政编码:

    100045)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马国新、单克敏、曹跃、魏春义、孙东源、项端奇、马晓军

    目录

    1一般原则

    2 学期

    3基础及总体规划

    4 建筑设计总则

    4.1 一般规定

    4.2 体育场馆

    4.3 看台

    4.4 辅助用房及设施

    5 体育场

    5.1 一般规定

    5.2 赛道场地

    5.3 场地比赛场地

    5.4 足球场

    5.5 比赛场地综合布局

    5.6 练习场地

    5.7 展位、辅助用房及设施的补充规定

    5.8 田径练习馆

    6体育馆

    6.1 一般规定

    6.2 场地及展位

    6.3 附属建筑物及设施

    6.4 练习室

    7个游泳设施

    7.1 一般规定

    7.2 比赛池和练习池

    7.3 辅助用房及设施

    7.4 培训设施

    8 防火设计

    8.1 防火

    8.2 疏散和运输

    9声学设计

    10施工设备

    10.1 给排水

    10.2 供暖、通风和空调

    10.3 本电气规范中使用的术语解释

    游泳水下障碍比赛规则_游泳比赛水下出发动作_游泳比赛下水动作

    1一般原则

    1.O.1 为了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其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和体育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O.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体育场馆、游泳馆、比赛、训练用游泳池等工程的设计。

    1.0.3 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应根据其主要用途确定其技术标准,并适当考虑其他用途。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当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O.5体育建筑的设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民族习惯和传统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O.6 体育设施,特别是重大赛事建设的体育设施,应充分考虑赛后的使用和运行,确保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1.O.7 体育建筑的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进行分级,并应符合表1.0.7的规定。

    表1.0.7 体育建筑等级

    年级

    主要使用要求

    特级

    举办亚运会、奥运会和世界级赛事的主场馆

    A级

    组织全国及个人国际比赛

    B级

    组织地区和全国个人比赛

    C级

    举办地方及群众运动会

    表1 O.8级运动器材结构设计使用寿命及耐火等级

    建筑等级

    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寿命

    耐火等级

    特级

    >100 年

    不低于一级

    A级、B级

    50至100年

    不低于2级

    C级

    25至50岁

    不低于2级

    1.0.9 进行正式比赛时,体育建筑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各项体育比赛规则对建筑的要求。举办国际比赛还必须符合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1.O.10 体育建筑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学期

    2.0.1 体育建筑 sportsbuilding

    用于体育比赛、体育教学、体育娱乐、体育锻炼等活动的建筑物。

    2.O.2体育设施

    体育竞赛、体育教学、体育娱乐和体育锻炼的体育建筑、场地、户外设施和体育器材的总称。

    2.O.3体育场

    该建筑拥有宽敞的室外区域,可举办体育赛事和其他表演,并为大量观众提供座位。

    2.O.4体育馆

    配备进行球类、室内田径、冰上运动、体操(技能)、武术、拳击、击剑、举重、摔跤、柔道等单项或多项室内竞技比赛和训练的专用器材的体育建筑。主要由比赛、练习场地、看台、辅助用房及设施组成。体育馆按比赛场馆功能可分为综合体育馆和专用体育馆;没有看台及相应房间的体育馆也可称为训练室。

    2.O.5游泳设施游泳设施

    能够进行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等室内外比赛和练习的建筑物和设施。室外的称为游泳池(场),室内的称为游泳池(房间)。主要由比赛池、练习池、看台、辅助用房及设施组成。

    2.O.6赛区竞技场

    体育场馆及其由观众席围成的辅助区域,包括比赛场地和缓冲区。

    2.O.7跑道跑道

    该体育场被用作田径比赛的场地。正式比赛的赛道为长方形,全长400m,对场地位置、路面和规格都有严格要求。

    2.0.8 合成表面层syntheticsurface

    对于采用合成方法制成的地面,在田径和部分球类运动中,要求使用符合工程要求的合成面层。

    2.O.9 足球场 足球场

    足球比赛用的长方形场地。

    2.0.10代表

    体育设施中设有观众席的结构,能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观看条件和安全、方便的疏散条件。

    2.O.11个观众席

    游泳比赛水下出发动作_游泳比赛下水动作_游泳水下障碍比赛规则

    体育设施内供观众观看比赛的座位。

    2.O.12 视线

    从观众的眼睛到网站设计视角的联系。

    2.O.13 视点焦点

    为了保证观众的观看质量,在设计视线时,根据不同的比赛项目、不同的标准,保证在观众看到全部或大部分比赛场地时确定场地的设计平面位置。

    2.0.14观看距离

    观众的眼睛到比赛场地中被观察物体的距离。

    2.O.15视场角

    观看者的视线与眼睛水平线之间的角度。如果视角太大,会造成视觉透视变形。

    2.0.16固定座位固定座位

    体育设施中固定在看台结构上的观众座位。

    2.O.17活动座椅伸缩座椅

    具有特殊结构的座椅,可以实现座椅的存放和移动。

    2.O.18 新闻座椅

    正式比赛期间,看台上设有专门座位供记者、广播电视记者等媒体记者使用。

    2.O.19盒

    看台观众厅内设置了一个房间,以满足部分观众的特殊要求。一般由观景席和休息室组成。

    2.0.20 座位宽度 seatwidth

    观众座位的宽度。

    2.O.21行深

    观众座位排之间的距离。

    2.0.22 多用途用途

    体育设施满足多种体育运动或体育运动以外的其他功能的需要。

    2.O.23 训练室practiceroom是用于运动训练的房间。

    2.0.24 预热区warminguparea

    体育比赛期间,运动员在正式比赛前进行热身的区域。其规格应满足不同工程的要求。

    2.O.25兴奋剂控制室

    在正式的体育比赛中,会使用专门的房间来测试运动员是否服用违禁药物。

    2.0.26 游泳池 游泳池

    专门用于游泳比赛或训练的游泳池。对比赛池的规模和规模都有明确的要求。在具备技术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展其他水上运动项目的比赛和训练。

    2.0.27diving pool 跳水池

    专门用于跳水比赛和训练的泳池。其规格和设施应符合规范的严格要求。

    2.0.28 训练池trainingpool

    训练用池的规格和设施要求必须根据训练大纲确定。

    2.O.29泳道

    游泳池比赛时,比赛活动区域由水面浮标和池底、池壁上的标志线划定。

    2.0.30 起跑块

    游泳池始端特种设施的规格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

    2.0.31 触摸板

    正式游泳比赛时,游泳池端线墙上安装有特殊的电子计时装置。

    2.O.32 泳池边

    游泳设施中各类泳池的垂直墙面需要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配备相关标志和设施。

    2.O.33ikegan海滩区

    游泳池区域和泳池之间的区域。

    2.O.34跳板跳水板

    跳板项目的比赛设施分为1m和3m两种。跳板的高度是指从板面到水面的高度。材料和面层应符合规定。

    2.0.35 跳水平台

    跳台项目的竞赛设施有5m、7.5m、10m三种。平台的设置、表层、水深、周围空间等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2.O.36水下照明

    根据比赛项目和使用要求,在水池水下安装照明装置。

    2.O.37 水下声音 水下声音

    根据竞赛项目和使用要求,在水池水下安装音响设备。

    2.0.38升降池底可调地板

    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通过改变池底高度来调节游泳池水深的技术手段。

    3基础及总体规划

    3.O.1体育建筑基地的选择应符合当地城镇总体规划和体育设施布局要求,并注重使用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0.2 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适合开展体育赛事的特点和使用要求;

    2、交通便利。根据体育设施的规模,基地至少一侧或两侧应与城市道路相连。应该

    道路应足够宽以方便疏散和交通:

    3、轻松利用城市现有基础设施;

    4环境较好。距污染源、高压线路、易燃易爆场所的距离符合相关防护规定。

    防范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注意体育设施的使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O.3 市政体育设施用地面积不应小于表3.O.3的规定。

    3.0.3级体育设施用地面积

    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

    50万到100万

    人口城市

    人口20万至50万的城市

    人口10万至20万的城市

    规模(千座)

    土地面积(103平方米)

    规模(千座)

    土地面积(103平方米)

    规模(千座)

    土地面积(103平方米)

    规模(千座)

    土地面积(103平方米)

    体育场

    30~50

    86~122

    20~30

    75~97

    15~20

    69~84

    10~15

    50~63

    体育场

    4~10

    11~20日

    4~6

    11~14

    2~4

    10~13

    2~3

    10~11

    游泳池

    2~4

    13~17

    2~3

    13~16

    游泳池

    12.5

    12.5

    游泳比赛下水动作_游泳比赛水下出发动作_游泳水下障碍比赛规则

    注:当特定条件下无法达到规定指标下限时,应采用规划和建设方法满足场馆在安全、疏散、停车等方面的要求。

    3.0.4 总体布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综合规划远、短期建设项目,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为可能的重建和发展留有余地;

    2、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清晰,交通组织顺畅,管理维护方便,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

    相关规定和指标;

    3、满足各体育赛事的方位、光线、风向、风速、安全、防护等要求;

    4 注重环境设计,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地形和自然资源(如水面、森林等),考虑地形和环境

    地质条件,减少建设投资。

    3.0.5 出入口及内部道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出入口应布置明显,不少于两个,并应通向不同方向的城市道路。有观众出入口

    有效宽度不应小于0.15m/100人的室外安全疏散指标;

    2、观众疏散道路应避免集中人流与机动车流相互干扰,其宽度不应小于室外安全疏散导则。

    标记;

    3、道路应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净宽不应小于3.5m。当天空有障碍物或穿过建筑物时

    净高不宜小于4m。体育建筑周围的消防车道宜为圆形;当消防车因各种原因不能按要求接近建筑物时,应当采取下列措施之一以满足消防需要:

    1)消防车在平台下部空间靠近建筑物主体;

    2)消防车直接驶入大楼;

    3)消防车到达平台上部接近建筑物主体;

    4)平台上部设有消防栓。

    4、观众出入口应留有疏散通道和疏散场所。空间不应小于0.2平方米/人。道路、空地、屋顶、平台等均可充分利用。

    3.0.6 停车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基地内应设置各类车辆停车场,并应符合表3.0.6的要求,其面积指标应符合当地的规定。

    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停车场出入口应与道路方便连通;

    2、如果条件有限,当地市政部门也可以在基地附近设立停车场。但一些专用停车场(供贵宾、运动员、工作人员等使用)应设在基地内;

    表 3.0.6 停车场类别

    年级

    经理人

    运动员

    贵宾

    官方的

    记者

    观众

    特级

    A级

    组合使用

    组合使用

    B级

    组合使用

    C级

    组合使用

    3. 负责定期或国际比赛的体育设施应在设施附近设有电视转播车停车位。

    3.0.7 基地环境设计应按照当地有关绿化指标和规定进行,对绿化、花坛、喷泉、

    长凳、雕塑、小品建筑等各种景观内容。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道的距离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3.0.8 总体布局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的规定

    《规范》JGJ 50的相关规定。

    4 建筑设计一般规定 4.1 一般规定

    4.1.1 体育建筑的等级和规模应根据所在地、使用性质、服务对象、管理方式等合理确定。

    4.1.2 比赛建筑主要由比赛场馆、练习场、看台、各类辅助用房及设施等组成,应按照比赛规则和有关规定满足比赛需要,同时兼顾训练的需要。训练楼由运动场馆和部分辅助用房及设施组成。可能没有看台或只有少量的观看座位。

    4.1.3 根据建筑位置、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确定建筑平面、剖面、结构选择和空间造型,应注意其合理性、经济性和先进性。

    4.1.4 根据比赛和训练的需要,确定建筑的功能分区。可分为比赛区、观众区、运动员区、竞赛管理区、新闻媒体区、贵宾区、场馆运营区等。体育场馆、看台、各类建筑及设施的位置应根据场地合理布局。分区、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和分离要求应妥善解决。

    4.1.5 应根据功能分区合理安排各类人员出入口。用于比赛的建筑物和设施应保证观众安全、有序进出,并应避免观众与其他人员(如运动员、贵宾等)交叉。

    4.1.6 不同的运动项目应能在同一场地进行。内部辅助用房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当多个体育设施相连时,应考虑器材及附属设施的综合利用。

    4.1.7 应根据体育赛事的特点,考虑方位、光线、风向、风速等对运动员和观众的影响。

    4.1.8 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4.1.9 应合理确定围护结构,并采取节能、节水措施。

    4.1.10 建筑处理应考虑身材高大的运动员的使用特点;向公众开放时应考虑到儿童,

    针对女性、老年人等不同用户的特殊要求。

    4.1.11 应考虑残疾人参加的体育赛事的特点和要求,满足残疾观众的需求。

    4.1.12 体育建筑应考虑维护管理的方便性和经济性。使用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和事故时,应有

    安全可靠的对策。

    4.2 体育场馆

    4.2.1 运动场地包括比赛场地和练习场地,其规格和设施标准应符合各运动项目规则的相关规定;规则对比赛场地设施的规格、尺寸有正、负容差限制时,必须严格遵守。

    4.2.2 运动场地边界周长必须符合规则规定的缓冲距离、通行宽度和安全防护要求。裁判员、记者工作区域的要求以及运动场馆上方的净高尺寸应满足比赛和练习的要求。

    4.2.3 场地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场地地面材料应满足不同比赛和训练的要求并符合规则;当用于多功能时,应考虑

    考虑更换和铺设地板材料的可能性:

    2、应符合体育赛事对场地背景、线条、色彩等的相关要求;

    3、场地应满足不同比赛项目的照度要求;

    4 应考虑场馆体育器材的安装、固定、更换和搬运需要。

    4.2.4 场地外部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尺寸应满足人员进出方便、设备安全疏散和运输的要求。

    4.2.5 室外场地应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并设置必要的喷淋设备,并应符合本规范10.1.5的规定。

    文章的规定。

    4.2.6 场地与周围区域的分隔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比赛场地与观众看台之间应有隔离和防护,保证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避免观众对比。

    干扰比赛场地;

    2、室外练习场地周围和之间应设置围栏,以便于使用和管理。

    4.2.7 室外运动场地的布局方向(以长轴为基准)宜为南北向;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按地理纬度布置方向。

    盛行风向可略偏南北向,但不应超过表4.2.7的规定。

    表4.2.7 运动场长轴允许偏转角

    北纬

    16°~25°

    26°~35°

    36°~45°

    46°~55°

    北偏东

    10°

    北偏西

    15°

    15°

    10°

    4.3 看台

    4.3.1看台的设计应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安全、方便的疏散条件。

    4.3.2看台的布置应根据比赛场地和体育项目的情况而定,使大部分座位位于视距近、方位良好的位置。

    正式比赛期间,应根据每场比赛的特殊需要考虑设置专门的座位区。

    4.3.3 观众看台的功能分类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3.3 公共看台功能分类

    年级

    主席台

    盒子

    新闻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7347.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