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医学生中,只有10万穿“白大褂”
记者在甘肃省庆阳市农村调查发现,一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因没有人学医而面临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庆阳市西峰区小金镇卫生院主任邵亚洲表示,当地村医年龄结构老龄化,后继无人是一个严重问题。全镇最年轻的村医43岁。
小金镇张庄村卫生室45岁的乡村医生邵玉宁说,他曾经动员女儿学医,但女儿拒绝了,因为“周末没有休息,必须去医院”。晚上去诊所。”虽然省里对农村医学人才进行免费定向培训,但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选择学医的人越来越少。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张连胜表示,医学院的一些临床专业仍然很热门。国内医学院录取分数线较高,不乏优秀学生报考。
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医务人员子女学医的比例很低。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为例,医护人员子女学习医学的比例不足10%。中国医师协会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现状白皮书》显示,45%的医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行医。
记者采访北京、甘肃等地的医学院校后发现,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医学生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即使考了医学专业,穿白大褂的人也明显少了。
“虽然我们国家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但真正穿白大褂的只有10万左右。”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红兵告诉记者。
不愿意穿“白大褂”的原因很复杂
——实习环境恶化,超负荷工作下难以“精益求精”。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治医师徐继哲表示,一些家属缺乏基础医学知识,对治疗抱有过高期望。他们认为医院是让人起死回生的地方,往往忽视了医疗的高风险。甘肃兰州的大四医学生蔡洪明(化名)表示,现在“医闹”现象已经有所缓解,但在实习期间,他会遇到患者使用“百度百科”指导医生治病。 “有些病人不做安排。”他们连检查都不签字,还询问谁开的医生,给正常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麻烦。”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褚培表示,大医院越优秀的医生就越超负荷,但医生也是有血有肉的。医生最好的工作状态就是轻松自在,同时享受幸福的生活。减轻病人痛苦。 “我不同意多给钱,或者增加几倍的工作量,这样会把医生累死的,长此以往,会造成精力耗尽,对病人不负责任。”他表示,当医生处于低能量状态时,手术或思维过程容易出现偏差,过度疲劳也容易导致医患沟通不畅。
——医学本科生选择职业要么高要么低。张红兵表示,在我国,省级医院基本只招博士、硕士,而地级医院则要求至少有硕士学位。一些硕士、本科毕业生去二级医院,大专毕业生去县级以下医院已成为常态。通常,医学生不愿意去小城市或农村地区。即使愿意,也必须参加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而且只有证书没有学位。他们今后不能申请临床专业的研究生,这意味着在三级医院工作几乎没有希望。
因此,大多数应届毕业生首先选择继续考研。这是医学生不愿从医、医院招不到足够医生的重要原因。
——入行初期薪资低,行医之路漫长难成。 “30岁还向家人要生活费,真是太可怕了!”蔡宏明说,毕业后,他面临着结婚、买房的压力。他还必须接受三年的标准化培训,期间没有工资。他快三十岁了。他实在等不及了。
张连胜说,女儿学了8年医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在苏州一家公立医院工作2年,工资加绩效8000多元;他的侄女本科毕业,在苏州做医药代表,仅第一个月工资就有7000元。各种各样的。由于工资低、就业心态等综合因素,很多医学生都去药企做医药代表,这是人才的浪费。
——各地医学院校普遍扩招。张红兵表示,有些大学并不缺钱,也没有招生压力。大多数普通高校的经费来源与学生数量直接挂钩。他们只有少量的政府财政拨款和学费,因此必须尽可能多地招收学生,这影响了医学教育的质量。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质量不高,大多数无法进入医学界或在医院找到理想的工作。
“即使医学人才短缺,我们也必须尊重医学教育规律。”
如果我们想让更多的年轻人穿上“白大褂”,还需要为医生提供合理的收入,改革不完善的医疗体系,解决人才培养与基层需求脱节的问题。
一是让医生获得合理收入,改革医学生培养模式。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严立新表示,目前医生工资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薪酬制度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比如,甘肃公立医院的工资基数是按照普通事业单位的工资基数,医生不能与公务员相比。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初期的投入成本很高,而且工作后往往超负荷工作。要尊重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合理提高医务人员工资。
张红兵建议,应考虑学习美国住院医师3至5年、专科医生2至3年的培训模式,出台鼓励和吸引医生到当地医院工作的政策,缩小大医生之间的收入差距医院和小型医院。
其次,大力发展地方医院,畅通基层医院人才引进渠道。严立新表示,2015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强化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虽然各地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但大多只是提供资金和物资进行硬件投入。医学人才软件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在个人薪酬、职称晋升、职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张连胜表示,医学生之所以无法在高水平上取得好成绩,是因为一些基层医院的收治机制不完善。要进一步改革基层滞后的选人用人机制,让医院自己说了算,为医生深造和晋升开辟渠道,让新政策真正体现尊重医生和医疗保健。
三是按需教育与精英教育并重。严立新表示,现在很多专业医疗人才不仅是小医院紧缺,大医院也紧缺。如何保证医学人才的有效供给,需要医学院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 “以精神卫生专业为例,精神疾病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医学院培养该专业的本科生很少,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即使医学人才短缺,我们也必须尊重医学教育规律。翻倍扩招,必然导致教育质量下降。”严立新认为,大学总体发展趋势是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但医学教育绝对是精英教育,需要通过从基础到实践再到人文的系统培养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7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