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教育局开始出台新规定,严禁“家长批改学生作业”。
看到这样的变化,明丽(化名)松了口气。明丽,34岁,是一位来自江西南昌的单亲妈妈。此前,她无法给孩子的作业评分,只能向老师提交手写的证明。最终,她“忍无可忍”,选择向媒体爆料。
从此前家长退出家长群,到如今“家长改动学生作业”的关注,家校关系脆弱的一面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作为一个经历过的人,明丽如何看待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单亲妈妈如何平衡家庭教育和个人工作?
近日,明丽向澎湃新闻讲述了自己陪孩子写作业以来的心路历程,其中包括一个普通母亲对自己教育方式的反思、对母性的探讨、教育内卷化等话题。
【以下是明莉的口述】
“三年级会有多少作业?”
11月3日晚上8点左右,我正在工厂干活,突然接到豆豆的电话,告诉我数学老师需要提交一份手写版的解释,解释为什么他没有改正。他昨晚的作业。
电话里,豆豆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在哭。我告诉豆豆,稍后我会直接给老师发短信说明情况。但豆豆坚持说,不行,老师说必须手写。也许她知道我很忙,豆豆也很懂事。过了一会儿,豆豆说:“妈妈,你这么忙,发个短信到奶奶手机上,我给你抄一下。”
因为这句“我给你抄一下”,我的心情立刻崩溃了,我突然想起了之前很多个晚上因为写不完作业而失望的情景。他自己的作业都已经做完了,还要找时间去抄这种我觉得没什么意义的东西?想到这里,我就哭了。
我并不害怕选择向媒体爆料。消息传出后,有家长担心孩子的教育是否会受到影响,但我实在是无可奈何。我想站出来告诉大家,我们的教育是否有问题。孩子只是孩子,不是做作业的工具。
豆豆现在读小学三年级。她有多少作业?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回家后,晚上11点前能完成的作业很少。一周7天,也许只有周五和周六可以休息。
另外,我们家长还要给孩子的作业签名,这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
例如,语文作业包括生词、句子,还有最近写的日记。除了课内练习册外,还有语文、数学课程的课外练习册。有时光是语文课就分为作业一、作业二、作业三,还有作文、日记、纠错书。
除了这些练习之外,还有日常课文需要背。有时老师会让孩子们背诵《诗经》。最近,老师让孩子们背诵《诗经》中的“望风·水礼”。我什至不认识这首诗的名字。完成中文作业可能需要大约3个小时。
孩子们做作业的时候,我们家长就负责监督和辅导。我们得用手机拍下他背诵课文的视频,上传到APP上签到。
当这一切都完成时,有时已经是深夜了。我现在尽量让他在 11 点之前上床睡觉。以前我以为是孩子做作业慢的缘故。为什么这么晚才完成作业?是真的不明白还是有其他问题?后来我和其他学生家长交流,发现他们的孩子也是这样。自从进入三年级以来,他们的孩子很少在11点之前睡觉。
为了尽量让他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我会帮他完成他完成不了的作业。
前段时间看了《脱口秀大会》,很喜欢李雪琴小时候做作业的笑话。她在里面说道,“小时候,妈妈教我怎么做作业,她觉得我太笨了,最后还是妈妈把作业写完了。”这个描述特别切合现在的现实,但是现在孩子作业太多了,写不完,我就帮他完成。
有时我会反思,孩子真的需要做那么多作业才能提高成绩吗?有必要做这么多作业来教育好这个孩子吗?
“我是一个不完美的母亲”
豆豆就读的小学是当地最大的小学。那是一所职工学校,是在一家飞机制造商开办的职工小学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
2016年,丈夫因经常赌博,欠下大量赌债。最终我选择了和老公离婚,和豆豆单独生活。我和豆豆都是当地集体户户口。当地小学招生时,如果前三类没有填满,可以录取我们集体户口的第四类、第五类。
虽然和前夫离婚了,但我觉得豆豆的性格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他性格随和、开朗。在日常生活方面,我尽力照顾他。但说到学术,尤其是写作。对于作业,我似乎成了一个不完美的妈妈。
我心里也会有自私的想法。生完孩子后,我的身份变成了母亲,但无论“孩子的母亲”这个名字如何,我都只是一个普通人。有时我暗自希望下班后能舒服地躺下休息一下,或者先吃点东西。但真实的情况是,很多时候我没有时间吃饭。回到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孩子的作业。如果你不读它,你的孩子就睡不着,因为他在等你。
而且,当我陪孩子做作业、帮他批改作业时,我和豆豆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紧张,有时甚至会因为作业问题而歇斯底里地争吵。
我会给他压力,告诉他“写完之前不准睡觉”。有时我会拍桌子。我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一面,但是最近孩子写日记,我发现孩子眼里还有我的另一面。
从今年10月份左右开始,学校要求孩子们几乎每天都写日记。那天豆豆写了一本日记,名字叫《妈妈的天气》,里面有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他写道:“我妈妈的脾气变坏了,每次她生气的时候,不用天气预报我就知道‘雷阵雨快来了。’”我常常想,妈妈的坏脾气是因为(我)不听话、不听话造成的。”我不想让妈妈在我做作业时生气。以后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按时完成作业,让妈妈开心,不再生气。希望妈妈的天气永远晴朗、阳光明媚。”
豆豆写的《妈妈的天气》。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看到豆豆写的东西后,我开始思考豆豆的教育是否有问题。
想起豆豆一年级的时候,他对学校的态度很新鲜,每天都很开心。当他回到家时,他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如何做作业,而且非常积极主动。渐渐地,我发现他的学习兴趣开始下降。二年级、三年级的时候,他经常对我说:“妈妈,我很累。”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觉得我的世界除了作业和上学,就没有别的了。”
这种感觉也让我感到无比的疲惫。
有一次,豆豆正在做作业。沉默了许久,他突然哭了起来。我坐在他旁边,问他为什么哭?我给他拍了一张哭的照片,边拍照边问他:“你为什么哭?为什么你写的时候会感到悲伤?”
“我很伤心,想到有人(笑)我。”豆豆说道。
“他笑你什么?”我问。
“我考试成绩不好,写作也很差,我每天都在想你。”豆豆说。
和豆豆交谈后,我发现他之所以哭,是因为班上另一个同学数学考了92分,成绩比他高,所以才嘲笑他。在他们的班里,数学90分就被认为是及格了。如果失败了,就需要重写。我无法想象,92分还不够吗?
“内卷化”只会让孩子成绩无法提高,让孩子更加疲惫。
我在豆豆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家校男女混合教育。我在思考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合作,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学习环境。
从我作为家长的角度来看,自从豆豆不断向我抱怨他累了,我开始不再纠结于“作业写完了吗?”,而是关注他的心理健康问题。我担心如果他得了抑郁症我该怎么办? ?
他一年级的时候,我带他去看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科。和医生聊了大概40分钟后就出来了,然后医生叫我过来谈话。医生告诉我,豆豆没有什么问题,但我的问题更大。医生说:“很多时候我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他总是说我妈妈强迫我写作业,这给他带来了太大的压力。”
经过医生的提醒,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让豆豆承受了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我仔细回想,在催他写作业的过程中,我常用的表情是“你睡不着”、“写完别睡”。有几次,可能已经是晚上十一点或十二点了,这对他来说太逼迫了。
那你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我也有自私的动机。我害怕第二天老师会找我麻烦,给我压力。
我读了澎湃新闻最近关于教育内卷化的报道,也看到了《海淀妈妈眼中的教育内卷化》一文。在我的理解中,教育内卷化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高度简单化的竞争方式。这在家长群的聊天中体现得很直观。一位家长提到,如果他报了培训班,以后肯定还会有其他家长。我好奇地询问了一下,然后就陆续报名了课程。
家长们有这个需求吗?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那些带头做出这种事的父母应该受到责备吗?我认为不应该。因为首先提出某件事的父母一定是因为有需要而这样做的。他们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影响别人。
在这种高度无声的竞争方式下,孩子们的成绩不会提高,但作业却会越来越多。之前,豆豆考试得了85分,而其他孩子则得了100分或90分。他带着85分回家,不敢直视我。作为家长,你会觉得85分不够,需要拿到98分。现在看来,这个98分并不是你自己对他的期望,而是老师乃至社会给予他的期望。
另外,澎湃新闻的文章还提到了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损失厌恶”概念。我查了一下,大致意思是人们面临着同样多的得失。 ,他们发现损失更加难以承受。
以前我总是强迫豆豆完成作业,但方法没掌握好。现在我督促豆豆做作业的时候,我就会利用他的这种心态。例如,如果他正在做阅读作业,大约半小时后无法完成,我会告诉他读完文章,我们会玩跳棋。如果您还没有读完,请不要下载。
孩子听后,会下意识地觉得,如果不读,就失去了“下跳棋”的活动,就会立刻读完这篇文章。
然而,家校同校有时需要学校和教师的配合。我认为最和谐的家校合作,就是老师做老师的工作,家长做家长的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7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