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知识问答
  • 揭秘中国居民消费真相:泡面榨菜二锅头背后的宏观经济分析

    数据不会说谎。下面,我们通过多项统计指标进行详细分析。

    社会零售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居民消费能力下降

    在描述居民消费景气度时,有一个常用的指标,叫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它被很多人视为反映国内消费需求最直接的指标。

    家庭消费支出的类型主要有_家庭消费支出结构调查报告_家庭日常消费支出结构

    从数据看,7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8.8%,为2018年以来第二低;扣除价格上涨后的实际增速为6.5%,创近年来新低。从前7个月累计增速来看,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为9.7%和8.06%,几乎为近年来最低(见图1)。

    从城乡差异看,7月份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1-7月累计增速10.4%; 7月份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1-7月累计增速8.6%。累计增长率为9.1%。可以看出,农村增速继续高于城市(见图2)。

    不难发现,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衡量的居民消费呈现持续低迷态势。这也证明很多人对消费并不乐观。但严格来说,这一指标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不能真实反映居民消费尤其是居民服务消费的增长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官方定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直接向个人和社会团体销售的用于非生产性、非消费性的实物商品数量。通过交易进行的商业用途,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获得的收入金额。显然,居民消费中除餐饮以外的服务消费不纳入本指标统计,而这些消费(教育、医疗、文化、艺术、服务、金融中介、保险和居民住房服务等)均不纳入本指标的统计范围。占居民消费的10%。占总支出的比重日益增加。

    基于以上考虑,仅根据该指标的数据走势来悲观地看待中国人的消费是不公平的。我们还应该利用其他指标进行进一步分析。

    服务消费扩张,实物消费疲软

    根据官方定义,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是指居民个人在会计期间直接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从消费内容来看,包括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以及各类文化生活服务支出。费用以及实际和虚拟租金。可见,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将“服务消费”纳入统计范围,因此更能全面反映当前国人的消费状况。

    数据显示,GDP构成中,居民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自2000年以来总体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特别是2010年以来,比重大幅上升,2017年达到40.21%。图3)。虽然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略低于资本形成总额(43.6%),但居民整体消费动力日益强劲。

    家庭消费支出的类型主要有_家庭消费支出结构调查报告_家庭日常消费支出结构

    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虽然实物消费略显疲弱,但服务消费的扩大带来了良好的补偿效应,进而推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及其持续增长。为国民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继续攀登。

    中国人的消费结构处于不断升级的趋势。

    以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为基础,平均分摊到每个人身上,形成一个新的指标——人均消费支出。通过挖掘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新的信息。

    从全国层面看,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近年来,前者相对后者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72.2%下降到2017年的70.54%(见图4)。考虑到根据官方统计,购买商品房属于投资而非消费范畴,因此人均消费支出不包括中国人购房和还贷的支出。所以我们可以粗略判断,由于房贷等长期高额债务,近年来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一直在下降。

    此外,还分别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了详细检查。对比图5和图6可以发现,同期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始终低于农村居民,且城镇居民这一比例下降明显,由2017年的69.85% 2013年至2017年。67.16%;农村居民中,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79.38%上升到2017年的81.56%(2017年较2016年略有下降,但不影响整体趋势)。一方面,这表明城镇居民的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会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这意味着城镇居民可能因过度负债而产生更加谨慎的消费行为,从而降低全国水平的消费与收入之比。

    此外,我们还可以分析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结构。从图7和图8可以看出,人们在食品、烟酒、服装等附加值相对较低的领域花费的钱越来越少,而在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讯等领域,支出越来越多。这充分表明,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正处于不断升级的趋势,服务领域消费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更好地补充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的短板。 。

    高附加值领域消费支出趋于增长

    家庭消费支出的类型主要有_家庭消费支出结构调查报告_家庭日常消费支出结构

    在衡量居民消费结构时,还有一个很好的参考指标,叫做恩格尔系数,具体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般来说,随着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用于购买食品的总支出比重将趋于下降,而用于其他高附加值领域的消费支出比重将上升。这一方面体现在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Wind数据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个别年份出现波动,但总体趋势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12年以来,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趋势更加明显。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36.23%下降到2017年的28.6%,同期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39.33%下降到31.2%(见图9)。

    这进一步支持了图7和图8的结论,即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条件正在逐步改善。消费支出用于解决温饱问题的趋势 随着消费下降,其他高附加值领域的消费支出趋于增加。

    结论

    通过以上九张图表,相信各位读者对我国居民消费的真实情况有了一个粗略的判断,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句话:

    (一)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都走在不断升级的道路上;

    (二)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

    (3)或许是受到高房价、高负债的影响,近年来城镇居民消费变得更加谨慎,体现在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

    当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人民的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人的消费状况必然会有所不同。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居民消费持续改善是扩大内需、持续推动GDP增长、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然而,我国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仍然较低。从长远来看,中国民众的消费潜力还需要进一步释放,但这需要以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来保证。

    因此,我们需要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继续努力。同时,还要提高生产效率和商品供给质量,从而提高中国人民的消费意愿,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8371.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