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以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开始,以1945年德国投降结束。在此期间,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苏联的大清洗进入了低潮。然而,这几年积累的负面后果间接导致德国最高统帅部做出了进攻苏联的冒险决定,这也直接导致了苏军在战争初期的溃败。
1934年12月1日,斯大林的心腹、苏共中央书记处基洛夫在列宁格勒被枪杀。当天,按照斯大林的命令,苏联在全国范围内对刺杀基洛夫的凶手及其背后势力(清洗反革命分子)展开了全国性的清洗运动。
苏联刑法也被修改:对反革命分子的审判不得超过十天,囚犯宣判后不得上诉,死刑立即执行。这为反反革命运动成为全国性的肃清“异己”提供了法律依据。 1937年,大清洗像癌细胞一样迅速向苏联红军蔓延。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和一批高级将领被处决,随后又有两名元帅被处决。
就这样,没完没了的审讯和枪杀,让红军的整个指挥系统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垮掉了。许多指挥员、战士、中下级军官都未能幸免,随后被大量作战经验不足的年轻军官所取代,甚至有些人精于政治而不懂军事。
此时的大清洗并不是针对原来刺杀基洛夫的人,而是成为当权者铲除异己的借口。而这一切都没有逃过德国人的眼睛。 1939年,苏联入侵芬兰,付出巨大军事代价取得胜利。这场战争反映了苏军士气低落、指挥不善、后勤供给不足等问题,也进一步印证了德国最高统帅部对苏联的看法。
1941年6月22日,德国190个师、3700辆坦克和4900架飞机袭击了苏联。由于缺乏具体的防御计划,苏军武器装备人员大部分处于进攻配置(飞机出库、弹药暴露在阵地上)。德军第一天的攻势就取得了巨大的战果:1200架苏军飞机被击毁,其中800架飞机甚至在起飞前就被击毁。
而且,苏联最高统帅部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国境线,没有纵深防御。德军采取的“闪电战”战术一旦突破苏军防线,几乎畅通无阻。果然,10天内,德军前进了600公里,几乎到达了列宁格勒城。斯大林不得不紧急动员后方人民进行抵抗。
值得一提的是,出于对大清洗的恐惧和对苏联高压政治环境的不满,不少投降的苏联官兵转而加入了纳粹阵营。然而,斯大林第270号命令规定,所有叛乱士兵的亲属都将被处决。即使有战俘逃回苏联,也难逃死亡。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苏联战俘的数量就达到了130万以上。
大清洗也给苏联境内的少数民族和平民造成了巨大伤害。在德占区,有人就地加入德军,成为“苏联叛徒”。据统计,在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服役的苏联公民多达21.5万人。
但大清洗并非没有积极的影响。大清洗期间,不少德国间谍和日本间谍恰巧“失手”,导致德国将军错误地估计苏军只有300多个师(约400万人)。事实上,苏军总共有650多个师。这使得德军非常具有侵略性。
希特勒也误判了苏联政权的稳定,没有指望苏联能够反弹。他认为苏联人在大清洗之后表现出了集体抵抗。事实上,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大清洗本质上是斯大林整合苏联最高领导人、强化个人权力的行动。危害是相当大的。但从确立斯大林的权威、加强苏共的领导、确保中国能够集中力量改造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必要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8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