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营养餐减少为半碗白面,河南省商水县很快公布了调查结果。然而,人们内心的担忧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特别是近段时间,围绕学生营养餐的诸多负面新闻告诉我们,一些地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执行不力、监管缺失。这也告诉我们,要确保孩子们吃上充足、真正有营养的饭菜,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能把食物从孩子们嘴里夺走,不能让学生的营养餐变成“唐僧肉”。
△信息图
调查学生营养餐缩水需面对社会关注
有关部门公布了初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了处罚,并表示将进一步深入调查。目前,公众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首先,餐厅布告栏上的食谱与儿童餐无关。目前对此还没有明确的解释。既然教体局对下属学校的菜谱提出了要求,为什么没有按要求执行呢?
其次,按照补贴标准,儿童餐绝不能像曝光的图片那样。需要向公众清楚地解释食谱中的肉去了哪里。
第三,营养餐数量减少,相关补贴和拨款是否有减少?部分营养餐资金是否落入私人腰包,需要认真调查、详细解释。
此外,还有几个问题仍然萦绕在公众的心头。一方面,自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出台了具体操作办法,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努力抓好落实。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为了不妥协地将暖心政策送到孩子们的餐桌上,许多地方建立了校长或管理人员陪餐制度,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管理中的问题。同时,中央还派出检查组到基层检查营养改善计划的落实情况。
上层和下层都很重视,但在这个学校,他们却不愿意在一碗面条里放一棵菜,一块瘦肉。是什么让当地学校和送餐企业如此公然贪婪?是什么让中央政策在基层如此妥协?另一方面,事件因家长在网上发布相关图片和视频而被曝光。监管者在哪里?监督机制在哪里?如果家长不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就餐情况,营养餐的萎缩还要持续多久?
应采取更严格的制度,防止营养餐变成“营养贪”
善待孩子就是善待明天,关爱孩子就是关爱未来。作为中央推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营养餐不仅是国策,而且关系到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落实这样的暖心政策,不仅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相关工作人员的良心。这件事足以说明,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有些人就会明目张胆地打出营养餐的主意。儿童营养餐可能成为一些人牟利的寻租场所,剥夺儿童的“营养”,以中饱私囊,将营养餐变成“营养贪婪”。
各级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决不能允许任何人作出错误决定。国家逐步加大教育投入,要采取更加严格的制度,确保教育经费用足、用准。资金的使用必须公开透明,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让社会放心。
△信息图
这起事件比较极端,很快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同时,我们也要擦亮眼睛,警惕学生营养餐缺乏、产品劣质、卫生不达标的情况。相比之下,这类情况更加隐蔽,更难被家长和公众发现。如今,许多地方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有些人可能认为错过一两顿饭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或许正是这种心态,助长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逐渐蚕食学生的饭菜,让营养餐对学生无用,却丰富了别人。对此,包括家长、学校、社会在内,只有以对儿童身心健康更加细致、负责的态度来面对这项工作,儿童的健康才能得到保障,中华民族的未来才更有希望!
文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8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