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子聘请了一名私人教练在健身房锻炼。他在办卡时隐瞒了自己患有冠心病的事实,导致他在锻炼过程中猝死。随后其亲属将健身房告上法庭,要求赔偿100万元。近日,昆山法院审结了生命权纠纷案。
男子张某去年6月底在一家健身房办理了健身会员卡,并聘请了私人教练,总共花费6000多元。办卡时,健身房向张某提供了一张“健康问答卡”,上面列出了一些不适合健身的疾病,以及健身可能对身体状况造成影响的提示。张先生明确表示自己没有任何疾病,并在问答卡上写下确认。此后,张某多次到健身房接受健身服务,均未出现任何问题。直到事发当天下午,张某才再次来到健身房,按照私人教练制定的健身计划,先后进行游泳训练、跑步训练、手臂训练。肌肉训练、负重训练等,这期间私人教练一直在指导和记录健身项目和运动量。在进行上斜压腿负重练习时,张某突然感到心慌、头晕,随后晕倒在地,身体抽搐。旁边的私人教练见状,立即与健身房内的急救人员一起采取急救措施,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但张某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幸身亡。经鉴定,张某死于冠心病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
张先生去世后,家人悲痛万分。他们认为张某只有三十岁出头,平时身体健康。出事当天,家人以为他只是像往常一样去健身房。谁知道这次旅行竟然发生了这样的意外? ,确实很难接受。此后,张家人多次与健身房协商赔偿问题,健身房支付了5.5万元。但张家人认为赔偿金额太少,遂起诉法院,要求健身房赔偿其各种损失共计155万余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办卡时,健身房为其提供了一张“健身问答卡”,并在问答卡中用大量篇幅列出了健身可能对他造成的影响。身体状况不佳,并且已经尽力告知他存在风险。健身房不是医疗机构,没有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在张先生的体检过程中,我们只能通过张先生本人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他是否患有身体疾病,并根据张先生的身体情况制定健身计划。关于这一点。但张某隐瞒自己患有冠心病,疏忽大意。因此,张某应对本次事故负主要责任。另外,根据健身房内的视频数据以及当天私人教练的记录,事发当天张某的训练强度并没有超出普通人的承受范围。每项之间都有休息时间,期间张某也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而事故发生后,私人教练和健身房内的急救人员也毫不拖延地为张某提供了及时、持续的急救。因此,健身房履行了保障和救援义务。不过,由于张先生聘请私人教练的费用比普通会员高,他理应享受到更专业的服务。但经查,张某聘请的私人教练没有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仅由健身房自行培训。而在健身风险提示方面,张某没有得到具体、有针对性的告知,因此存在瑕疵,健身房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最终,法院查清事实后,认定该事故造成的损失约为120万元,并判令被告健身房承担10%的赔偿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6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