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跳水队又一位
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2016年夏天,里约奥运会上,当屏幕上的吴敏霞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看着五星级红旗缓缓升起时,电视镜头前站着一个小小的身影,稚嫩的声音嘹亮:“我要向吴敏霞姐姐学习,刻苦训练,争取好成绩!”
当年的“小人”
如今已成为窈窕曼妙的身材
三年
她信守诺言
而且她还不到14岁
7月17日,在韩国光州举行的2019年国际泳联世锦赛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14岁的陈钰曦以近乎完美的表现拿下439分,超越亚军近60分积分,毫无悬念地夺得了冠军。
这也是中国跳水队继2013年之后,在世锦赛上再次获得该项目的金牌,她为中国跳水“梦之队”收复了六年的失地。
这位2005年出生的小运动员来自上海体校跳水队。她是一个地道的上海女孩。继送出吴敏霞后,上海旭辉体育再次送出跳水佳才。
这是距离14岁还有两个月的陈钰曦获得的首枚世锦赛金牌。
中国选手陈钰曦(左)、卢伟(右)分获本次赛事冠亚军
从去年全国锦标赛上的一鸣惊人,到现在的世界锦标赛,陈钰曦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但她的背后却有着一段不寻常的成长故事。
一个在体操室长大的上海女孩
小时候体弱多病
陈钰曦出生在一个体育世家。她的祖父陈新希是上海著名的体操运动员。她的父亲陈健是徐汇区青少年体校的高级体操教练。母亲董春花是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训练学校体操教研室副教授。按理说,两个职业体育人的女儿应该有着极其有天赋的身体素质。但陈钰曦不是。这个小女孩连牛奶都过敏。她从小体弱多病。用她父亲的话说,“别人感冒了,她就发烧,别人发烧了,她就住院了”。
反观陈玉玺,她却聪明得超出了同龄人,在高年级的时候,她就已经掌握了四五年级数学中求面积的章节。 “看来她学习不错,就别去运动了,她的体质太弱了,太辛苦了。”母亲心疼女儿,所以没有为女儿规划职业道路。
当时,她家住在宝山,父亲在徐汇打工。为了照顾女儿,一家人特地买了一辆汽车。幼儿园放学后,爸爸就开车送她去上班。南丹路的体操馆成了她童年的乐园——这位“编外人员”的才华很快就显露出来。
陈钰熙和父母在一起。
学习动作时,她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并高质量地完成。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高标准”。但父亲显然对这个来“审核”的小队员并没有太多要求:因为体质较弱,考试时会生病,所以陈雨曦总是比其他孩子练得少。如果别人做10个倒立,她也会做。练习2。但出乎意料的是,事半功倍,没过多久,陈羽希就在同龄孩子中脱颖而出。中学时,上海跳水队领队石美琴来体操队选拔青年才俊,她立刻就喜欢上了陈雨曦。年仅4岁的陈雨曦就进入了上海体校跳水队。
才华横溢的陈予曦在绘画方面也很有天赋。
从选拔赛选手到世界冠军,
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2017年,11岁的陈钰曦前往上海队试训。值得一提的是,开庭前几天,陈玉玺还在四中与同学们一起享受校园时光。
虽然奋斗地点从学校转到了运动队,但年轻的陈宇熙坦言,自己并没有感到太难受。 “教练和队里的兄弟姐妹都很照顾我,(运动员)食堂的饭菜也很好吃,我一直很开心。”
当被问及第一次走进跳水训练馆时的场景时,小女孩抬头看了一眼天花板,然后说道:“最大的感受应该是‘惊喜’,因为我只见过以前在电视上(跳水),我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体验过。”陈予曦说:“没想到除了银幕上的,其他兄弟姐妹也都这么好,我当时就觉得很兴奋,想尝试一下。”
跳水队崭露头角的陈钰曦。
很快,小女孩的愿望就实现了。凭借过人的天赋和刻苦的态度,陈钰曦不仅被教练组留用,还在国内赛场逐渐崭露头角。 2018年9月的全国跳水锦标赛上,她获得女子10米跳台和混合团体冠军,成为国内最受期待的后起之秀。如此一鸣惊人的表现,也为陈钰曦赢得了转正通知。从此,她的身份从试训生变成了正式队员。
但这个小女孩的奇迹并没有就此结束。 2019年初,陈钰曦首次进入国家跳水队。半年后,她站上了世锦赛的最高领奖台。短短一年时间,这位上海姑娘在体育事业上实现了飞跃。
三岁就种下“冠军梦”
想成为下一个吴敏霞
2008年,陈予曦3岁。那年的北京奥运会成为她成长路上的一个注脚——整个夏天,她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每一场比赛、每一个颁奖典礼,与运动员们一起唱国歌、升国旗。 。她在胸前握紧小拳头,跟着唱起《义勇军进行曲》。陈雨曦的认真让她的父母觉得好笑。
但没想到,正是这张照片,在少年陈羽希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国歌也成为她学的第一首歌。
当遇到蹦床世界冠军高雷时,陈钰曦的梦想更加坚定——她也是徐汇体操队的“二代”。她捧着高雷的金牌,看了一遍又一遍,眼里满是欣喜。都是一脸羡慕的目光。陈健说:“我是她的教练,也是她的父亲,这让我很难选择女儿未来的道路。因为我知道竞技体育越往上走就越残酷,而且冠军只有一个。”于是陈建和告诉她,未来的路是她自己选择的,如果她选择继续走下去,他和她的妈妈都会无条件支持她。
看着吴敏霞在里约奥运会上比赛,陈钰曦在镜头前聊天。
如果说高雷是陈雨希的第一个偶像,那么吴敏霞就是陈雨希想要成为的“她”。
无论是里约奥运会期间上海体校跳水队全体人员观看吴敏霞的比赛,还是随后与吴敏霞的多次互动,都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床边放着三本运动员自传:李珊珊的《我是我的平衡女王》、高敏的《敏感——生活没有规定》、李娜的《独自玩耍》。这些书陈玉溪爱不释手,一有时间就翻来覆去。
“吃不胖”体质:爱吃甜品
对于潜水员来说,保持体形无疑是一件非常痛苦但却必要的任务。看着体重秤上冰冷的数据,很多团队成员往往无奈对自己喜爱的食物说不。
“我一般比较喜欢吃甜点。”陈宇曦这话一出,混矿区的华裔记者几乎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毕竟在传统印象中,游泳队的姑娘们应该是注定要与高热量又容易发胖的甜品绝缘的。但这个14岁的孩子却是个例外,因为她拥有“吃不胖”的体质。
“来到国家队后,训练的强度和频率比以前更高,消耗也更大。”陈钰曦透露,之前每天训练都是下午5点左右结束,到了国家队后,基本上都会训练到7、8点。消耗多了,自然要进行适当的能量补充。 “因为教练知道我的身体状况,所以没有要求控制体重。”这位中国跳水新星说:“小时候,每次从家里出来,父母总是告诉我要多吃、多穿、多睡。我适应能力很强,喜欢现在的生活。”在国家队。”
陈钰曦在比赛中
以金牌顺利结束光州世锦赛征程后,雄心勃勃的陈钰曦为自己设定了新的目标,“希望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争取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成绩。” ”
此次光州之行,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对陈钰曦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也让外界惊叹她招募新人的勇气。但了解陈雨希的人都知道,她从小就是一个“见大事”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就是公开课上带头举手的孩子。在光启小学读书时,她是广播电台的记者。年轻的主持人,谈到世锦赛,她就是“胆大包天”的初生牛犊。
光州世锦赛是陈钰曦大放异彩的第一站。这个不满14岁的女孩正以她一贯的笑容等待着自信地面对更大的挑战。
自古英雄出少年
网友纷纷点赞
未来
让我们为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孩加油!
中国跳水队一直有着“英雄出少年”的优良传统。 1991年1月4日,未满13岁的伏明霞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以426.50分夺得女子高台跳水桂冠,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1991年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伏明霞获得女子跳台冠军。新华社记者 程志山 摄
伏明霞正在登上站台。新华社记者 黄敬达 摄
熊倪出生于1974年,1986年参加全国跳水锦标赛,一举夺得四项冠军,随即入选国家队。 1987年首次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得冠军。 1988年第24届奥运会获亚军。
1988年9月27日,第24届奥运会男子跳台跳水银牌获得者中国运动员熊倪在领奖台上向观众致意。新华社记者 韩菊策 摄
1989年5月7日,中国选手熊倪在第六届世界杯跳水锦标赛上获得男子10米台跳水冠军。上图是他在比赛中,下图是他站在领奖台上。新华社记者 韩菊策 摄
1995年,不满14岁的郭晶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举行的“阿拉莫国际跳水系列大奖赛”美国站比赛中获得女子双人跳台比赛金牌。
1995年5月14日,熊敏与郭晶晶(左)参加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举行的“阿拉莫国际跳水系列大奖赛”美国站比赛。新华社记者 宋晓刚 摄
1995年10月28日,在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女子三米板跳水比赛中,14岁的郭晶晶以549.63分的成绩获得冠军。至此,郭晶晶包揽了女子跳水项目的全部三枚金牌。新华社记者 张迅 摄
希望跳水队的“初中生”
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本文综合自:上官新闻、新民晚报、新华社、五星体育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8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