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知识问答
  • 教育部严查私塾替代义务教育,网友一致支持加强教育监管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要认真排查,严肃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民办学校”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不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者导致其辍学,情节严重或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与法律。

    @二枫丁素叶_:民办学校无法取代义务教育,但课外学习传统文化还是有好处的。

    @宁2019:很好!支持。

    @effortzlz:支持这个决定!如果兴趣班还可以的话,你可以自由选择兴趣班,但用私立学校之类的东西来代替正规的公立教育是绝对不可取的,更谈不上自由。教育是立国之本,现在社会如此混乱。很多糟粕无孔不入,生怕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玓拉大宝子婖:传统教育文化只能说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

    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_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心得体会_生活中的经济法律常识教案

    @SONGLAY:孩子不接受9年义务教育是违法的

    那些打着“国学”旗号的非法培训机构!

    华夏书院每年花费10万多元的“国学班”,不就是为了培养女性“温柔贤惠”吗?

    2019年1月,“某名人家庭为了子女教育从北京搬到徐州,每月房租700元”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为了让孩子上“女子美德班”,明星一家模仿“孟母三招”,每年交10万元学费,让女儿参加华夏学院“国学”培训班。

    据该机构李老师介绍,学校目前开设暑期班。暑期班结束后,上课的学生还可以选择是否进一步参加全日制课程,即初中和高中教育。

    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_生活中的经济法律常识教案_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心得体会

    李老师说,学校暑期班的报名非常火爆。 “每年都有两三千人报名,最后大概有800人左右,能上课的不超过1000人。”李老师说,上课内容主要以朱子为主。百家等经典课程,还有书法、古琴、茶道、女人、舞蹈、武术、太极等艺术课程。

    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_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心得体会_生活中的经济法律常识教案

    李老师还介绍,暑期学校结束后,如果想继续学习全日制课程,只能选择从初一或高中一年级开始,不能转入其他班级。每个班有25至35名学生,每年大约录取2至2名学生。 3节课。据李老师介绍,暑期学校为期四周的课程收费为1.2万元,初高中每年的学费为10.56万元。

    生活中的经济法律常识教案_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_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心得体会

    但尽管学费很高,李老师却表示,初高中教书不需要学历,也不能参加高考。考试合格后,将获得学校自行颁发的毕业证书。高中毕业后,很多学生都会直接选择找工作。

    那些披着“传统文化”外衣的“女性道德课”

    生活中的经济法律常识教案_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心得体会_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2018年8月,在温州传统文化促进会亲子夏令营上,“男大女小”、“婚姻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不还手、骂不还手、顺从、坚决不离婚”、“着装得体”熟悉的“女性美德”教案,如“时尚暴露等于教强奸”、“三精化一毒,旨在伤害” 《不洁女人》也出现在夏令营课程视频中。

    2017年11月底,有媒体曝光了辽宁抚顺的一名“女德班”。她发表了“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女人应该在底层”“点外卖是不守规矩的女人”等令人震惊的言论。开办这个“女子班”的抚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在郑州、温州、三亚设有三个分校,经常受邀到各地办事处授课。

    2017年5月14日,江西九江学院邀请自称“传统文化公益讲师”的丁选来校进行以“传统文化进校园公益讲座”为名的主题讲座,内容包括“ 《三精化为毒》和《女孩》中的“最好的嫁妆是贞操”、“女子穿暴露会害家人, “父母和孩子”对女性极为歧视,严重违反科学和法律常识,引发舆论轩然大波。

    生活中的经济法律常识教案_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心得体会_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每一起“女德”事件都会引起舆论轩然大波。无论是丁轩宣扬的“女德”,还是辽宁抚顺传统文化学校教授的“女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压制、恐吓女性。 ,奴役妇女。一些所谓的“传统文化学校”,以培养“端庄、优雅、灵动的淑女”为目标,以“传统文化”的名义对教育施加封建奴性的枷锁。

    别让功利的教育观伤害了孩子

    教育专家认为,社会上各种欺骗性的培训热潮迎合了家长的功利需求,培训机构的焦灼营销进一步激发了家长的功利教育观,违背了以兴趣为基础、尊重人成长的教育规律。基本原则。

    针对当前培训市场无证办学、夸大宣传等混乱现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将所有培训机构纳入教育部门监管,一位专家委员会应审查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实行风险押金制度,防止机构收取学费后卷款跑路,减少监管范围之外的持照和无照教育机构的数量。

    目前校外培训机构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证照齐全,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教育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二是有执照无证书,只有营业执照无学校许可;

    三是无证无证。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地区无证培训机构就占25%,全国范围内这一比例可能更大。

    此外,专家呼吁消除教育功利观,需要推动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纯粹的教育、纯粹的课堂学习失去了光彩,变得无效,失去了地位,这显然违背了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育发展的规律。”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原主任曾金华表示,家长不要盲目听信、追赶各种培训机构的骗局。

    生活中的经济法律常识教案_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心得体会_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熊丙奇认为,应完善社会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不拥挤在同一个轨道上。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进行个性化。

    “成绩高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院校,并得到社会的认可,成功的学生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市场。”

    传承传统文化,必须分清“精华”与“糟粕”

    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分清“精华”和“糟粕”。只有去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我们决不能不加判断地活吞它、吸收它。

    我们建议家长不要拿孩子当小白鼠。从法律上来说,家长也必须按照规定送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否则就是违法的!义务教育由国家统一实施,对所有适龄青少年实行义务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九条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保障适龄儿童、少年的学业。”青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如果你真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传统文化的专家,最好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你的孩子认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然后考上一个好的高中、一个好的大学、一个好的硕士学位,终于考试顺利了。博士,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由易到难稳步前进。

    无视学术界近几十年来所取得的各种研究成果,一味地谈论古人而不将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试图仅通过读书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恰恰与中国传统国学文化的宗旨背道而驰。这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不管你怎么努力,也只能学到“伪国学”。

    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心得体会_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_生活中的经济法律常识教案

    当然,大多数父母并不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名成家,而是希望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大量传播、观点丰富多样的今天,思想道德教育本来就困难重重。家长对学校的期望是“传道授业”。如果学校只注重“教学生”而忽视“传道”,那么一些家长就会寻找校外可以“传道”的机构,从而给“学宫”人士可乘之机。

    也有一些家长与孩子沟通不好,只是希望孩子“听话”。当你的孩子出现问题时,你不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你只会给你的孩子带来麻烦。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满足自己的控制欲。

    这不仅仅是学校或家长单方面的问题,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孩子们真正需要学习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志向;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持;是“先忧天下之忧,后享天下”的责任,是“富贵不可淫,贫穷不可移,权不可让”的品格,是“富贵不可淫,贫不可移,权不可让”的品格,是“自古无人死,留一颗忠心照亮历史”!

    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心得体会_经济生活中的法律问题_生活中的经济法律常识教案

    有了这些思想和精神,当国难来临时,他们就会同仇敌忾,抗击国难,就能“力挽狂澜,扶危楼”。 ;当国家振兴发展时,他们将全心全意、勇敢报国,争当第一,一定能“乘风破浪,直挂大海”!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这就是最应该学的“国学”!希望广大青少年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奋斗中成为现实!

    (注:本文反对打着“国学”旗号的非法培训机构,正规的国学培训机构不在此列,在国文课上学习古诗词经典自然也不在此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zhongzy.com/html/tiyuwenda/8140.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